阿道夫。冯贝耶尔是德国化学家,190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既是一个少年成才的典型,又是一个白发成功的俊杰。他23岁获柏林大学博士生学位,在6位博士中最年轻。他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靛青、开蓝、绯红 三大基本染素分子结构,“他的研究使地球上建立了无数的化工厂。他在有机染料和芬芳剂方面的成就,把世界上的妇女打扮得如花似锦,香气袭人。”1905年,他70高龄,荣获诺贝尔奖,一直到80岁,还在写自传。非常有趣的是,他的父亲约翰,佐柯白曾在普鲁士总参谋部任陆军中将,虽是行伍出身,但他一刻也不放松学习,在50岁时还从师学习地质,76岁时竟出任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
我们在前面已提到中国人民爱戴的“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他参加革命的故事广为流传,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的事情也是家喻户晓,而其晚年领导中国人民搞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壮举更是人人皆知。从人才研究角度看,他晚年的伟大事业是他人生事业的峰巅,相比之下,更为辉煌。人活70古来稀,而他于73岁高龄却又开创了一项前所未有、充满风险的伟大事业——一项关乎世界人口最多、国情最为复杂的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这在常人看来,却是不可想象的。但邓小平以他对人民的深挚感情,以他的非凡智慧和胆略,以他的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硬是成功地开辟了中国人民计在百年的光辉道路。他自己就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没有这样一场革命,中国这个贫穷大国要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牢骚、怨气、抵制、冲突、风波、风潮一波一澜,充满着险恶与艰难,但中国的航船终于扬起了顺利远航的风帆,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光华灿烂的明天。邓小平,一位享年93岁高龄的老人形象也因此永放异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岁大了,身体和记忆力比不上年轻人,但智力、经验和影响却有着优势,所以,只要抖擞精神,再加努力,成功或再成功的机率还是很大的。这对那些自觉年龄大,事业停半途的朋友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同时,也可以给那些执行人才政策的教条主义者闪一道红灯:在用人方面的教条主义的简单化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不作为,是摧残人才的无形杀手。用人年轻化不仅是指年纪上的年轻化,而且应是指身体的年轻化,思想的年轻化,干事业热情的年轻化。
白发成才、大器晚成规律重在想成才者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其结果:或是成功,或是快乐,或是成功加快乐,或是不成功也充实。正应了那“日既暮犹烟霞绚烂,岁将晚更橙桔芳馨”的古语,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