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自控力”实验。在实验之前米歇尔找来10名年龄不等的孩子,让他们坐在一个教室里,然后米歇尔把一些糖果平均分到每个孩子手中,并告诉他们“我现在有事要离开一会,你们可以吃糖果,但若等我回来再吃的孩子还会额外再奖励一块。”说罢便离开教室,走进监控室开始观察这些孩子的表现。
从监控中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在米歇尔刚离开教室后就迫不及待地把糖果塞进嘴里,还有的孩子等待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没忍住,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等到了米歇尔,拿到了第二块糖果。
14年后米歇尔再次找到了当时参加测验的那些孩子,发现当时成功抵住诱惑的孩子在学业上成就非常突出,而且做事时的专注力也非常高,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强,而那些没抵住诱惑吃掉糖果的孩子,成绩偏差,甚至还学会了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性,性格易怒无常,不易满足,幸福指数非常低。
这个实验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自控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其重要,自控力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也是谋取成功、达成目标的重要能力之一,越是善于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人,越能抵抗住外界的诱惑,从而坚持到最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呢?
1、帮孩子找到兴趣点
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内在驱动力,由于孩子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发展不成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自己的兴趣,带着兴趣去做某件事远比漫无目的更有成效,这种兴趣会驱使孩子自觉地制定实施计划,并且愿意去坚定执行,这样才能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越来越近。
2、制定规则,建立信任
现在的孩子是要什么有什么,若家长一昧地满足,孩子就无法自控,例如孩子吃零食,若孩子有在饭前吃零食的习惯,那么这时候家长就要提前给孩子制定规则,饭后才能吃,若能遵守还可以适当地看会儿动画片,并要求双方共同遵守约定,家长和孩子都要说到做到,若孩子执意要在饭前吃,家长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孩子慢慢就学会了通过克制而拿到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3、换种表达方式,给孩子合理设限
如果一个孩子能接受被限制,那么也就说明这个孩子学会了实行自我控制。但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表达方式不但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甚至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越要去做。例如当孩子在外面玩耍不想回家时,家长总是会威胁孩子“再这样,永远都不要出来玩了!”采取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服从指令,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受到尊重,相反还会模仿家长发脾气的语气和口吻。家长不如换种表达方式,如“你如果现在回家,妈妈会给你一个小惊喜!”这样孩子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学会了自我控制。
4、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和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会模仿父母的情绪、态度、行为,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如果实在扛不住,也可以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委屈和无奈,真实的总比虚伪的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要想孩子形成良好品格,必须依靠强大的自控力并坚持下来,孩子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需要家长和孩子长久配合和努力才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