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工作杠杆率
什么是工作杠杆率?
随着你所做工作的产品或者服务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边际成本没有降低甚至越来越高,这就说明你的工作杠杆率比较低。反之,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很快甚至是零,那么就是工作杠杆率高。
工作杠杆率低的工种有一个特性:简单、重复性、机械性。
比如流水线工人,保洁阿姨;如果我只靠写专栏生活,也会是一种工作杠杆率低的工作:一篇文章一千多块,在国内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但已经四年没怎么涨过。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要过上体面的生活,每年需要写更多的专栏才能维持与上一年相当的生活。
◇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遵循这三个基本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杠杆率:
1. 减少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时间,或增加一项工作带来的影响。
如果某项工作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那是值得投入去做的。比如,开发工具,让重复性的工作自动化,可以显著减少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时间。
公开课也是显著扩大影响力的方式。传统的课堂只能对着几十人讲课,如果放上网之后可以让数万人观看和学习,老师的工作产生的影响被放大了很多倍。
◇
2. 外包低杠杆率的工作,将时间分配到高杠杆率的工作上。
请保洁阿姨来家里打扫,培养新员工或请助理帮助自己分担工作,在学习和技能提升上进行投资,都是将低杠杆率的工作外包给其他人,以及将自己的时间分配到更高工作杠杆率的事情。
面对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要坚决说不。比如无效社交和浪费时间的会议、大而无当的各种行业活动等等。
对了,写文章也是高杠杆率的工作。
一篇文章写完后可以持续地传播给很多人阅读,如果相似的内容需要反复和别人讲的话,也可以写出来,沟通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有一位叫伯通的自媒体人说过,写文章就像游戏里的「开分矿」。所谓「开分矿」,是指在《魔兽争霸》这种即时战略游戏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提升产能的办法就是多开分矿。能够迅速开分矿的玩家,会有更好的战略优势。因为同一个时间段内,拥有两个矿场的人是拥有一个矿场的人的收入的两倍,越往后,矿多的玩家越占优势。
写文章也类似,当你把某个话题谈透了之后,这个矿就是你的。当别人碰到类似的话题的时候是绕不过你的文章的。
比如,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出来的时候,《大西洋月刊》一篇旧文《ISIS 到底要什么?》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占了一个坑之后,类似的新闻热点反复发生的时候,都有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写一篇文章的成本是固定的,但收益持续增加。
林屹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过一个“睡后收入”的概念,意思是你应该寻找那种可以一次性付出却可以长期收入的事儿,这样“睡着”就能收钱。虽然他的侧重点是挣钱,我的侧重点是个人品牌的积累,道理是同一回事。
◇
3. 多任务处理,将机械性工作与思考性工作相结合。
很多时候你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比如通勤的时候可以读书,跑步的时候听英语,或者健身的时候看电影。我在家里放了一个大电视,椭圆机就放在客厅。健身的时候顺便看部电影,这样健身的过程有了乐趣,也不需要再另外拿出时间来看电影。
2
—————————
随时随地可以写
写作是一项高工作杠杆率的事情,越早开始越好。
写作环境不重要,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写。
很多人对写作环境非常敏感,譬如说:周围环境比较吵,写不了;在办公室人很多,写不了;甚至在咖啡馆,也写不了。
有些人写作时会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在写作之前,需要自己手冲一杯咖啡才可以开始写,还有人需要先刷两个小时的微信朋友圈……哦,对了,这是拖延症。总之,很多人有奇奇怪怪的癖好和要求。
◇
林屹老师觉得这些人把写作这个事情弄复杂了。写作其实特别简单:坐下来,打开电脑,手机调到飞行模式,开始写吧。
林屹老师曾经蹲在公交车的台阶上完成了一篇文章,因为我家住得很远,加班多,要赶 deadline,如果不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写,我就得熬夜。与熬夜相比,不如赶紧利用通勤时间搞定它。
当你时间真的很紧迫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都不是事儿。
3
———————
写作即思考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一个问题刚看到的时候觉得自己明白了,但是当自己和别人复述一遍、或自己写出来的时候,发现总会在某个地方卡壳,然后不得不再返回去查资料,弄懂,然后才能准确表达出来。
写作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要写好一篇文章,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你要搭结构,搜集素材,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剪,在完成一篇文章之前,你可能还要经历补充搜集、修正、再搜集、再修正等过程,才能打磨好一个话题。
打磨一个话题的过程,就是不断逼迫自己让自己思考越来越严谨的过程,如果你不需要产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很多问题你可能就搁置在那里,问题越攒越多,自己思维也就越来越像一团乱麻。
麦克卢汉说: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写作是塑造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4
———————
被动人脉拓展
很多人厌恶社交,因为无论是行业会议还是大部分的饭局,都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
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敲字,但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已经启动了。
只要你持续的输出你的观点、你的兴趣、你的喜好,你的文章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因为读懂了你想表达的看法找上来,或者因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找上来,这样的人如果通过线下去发掘,从概率来看,十个人里面碰不上一个。
林屹老师现在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认识,我也通过读别人的文章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LinkedIn 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被称为人脉之王,他说:获得别人关注的最好的方法是主动提供帮助。
写文章分享出去,本身就是主动提供帮助的过程。通过持续写作,好的商业机会、工作机会会自动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