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的上班族投资人和小散投资人,是很难有时间和财力去自己投资得平台实地考察的。其它的个人、机构写的考察报告充其量也就是个参考,在这种条件下,数据分析就变得尤其重要。
有人就会问,数据不公开的平台怎么分析,我个人坚持的原则就是:平台动态运行数据不在第三方公开的,一律不碰。公开透明是P2P平台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个方法可能会错误的秒杀极少数的以线下借贷和融资为主的平台。但是即使抛开这一小部分平台,仍然还有大量数据公开透明的平台供投资人挑选。
一般进入第三方,输入平台名字后,再进入深度数据,可查询深度数据和业务分析。本篇主要说说深度数据里面的单个指标分析:
1前十大借款人占比
前十大借款人占比我个人认为:占比在3%以下最好,超过5%要留意,有单个借款人超过10%的平台,自融嫌疑都很大,这种尽量就别碰了,不符合小额分散的原则。即使业务是真实的,一个占比超10%的大额借款人逾期,也够平台喝一壶,一般平台预留的风险储备金也就是在待还金额的3-5%之间了。所以这个指标要慎重。第一借款大户单个金额超过1个亿的尽量也别碰。
2前十大投资人占比
这个和前十大借款人类似,我个人认为都在3%以下的占比好些。像有些平台第一投资大户金额过亿,或者好几千万的,要么是有组团投资的,要么平台操控了账号虚假投资,还有就是机构在投资平台,这三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小散投资人都很吃亏!机构组团的都撤资了,小散户投资人还不知道,说不定还在充钱。所以有超级大户投资人的平台我一般也不会去。
3资金净流入流出
这个指标如果是连续净流入的,至少短时间内是好事,如果是连续净流出的,就要引起警惕。这个指标还容易受每年季节性的影响。一般每年8月份开始以后,有些中小平台为了收拢资金,减小放贷金额,会故意压缩借贷业务,导致成交量锐减,投资人在平台一标难求,这种情况下的资金即使出现1-2个月净流出也是正常的。
如果平台进去随时都有标可投,但是平台资金还是连续1-2个月净流出的,这种情况下就是异常数据了。需要警惕。
4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
这两个指标短时间来看也是越多越好,人多了,人气高些。这里面要注意的是,如果平台的成交额在逐渐增加,待收本金也在逐渐增加,而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还在逐渐减少的,也算是异常情况了。参考指标:开业后1年以上,月投资人必须在400以上、月借款人80人以上。有黄牛标的平台,借款人和投资人数的数据至少要打8折。
刘华鹏老师在北京国信创新讲授销售沟通实战技巧
5待收本金
关于待收本金这个指标,是平台盈利的最基本的东西,待收本金过小,在这个基础上赚的手续费和其它费用,还不够平台运行费用的,肯定是不行的。我以前简单测算过一次,待收本金低于1200万,平台几乎很难盈利,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把待收本金成立时间一年以上的平台的最低限额提高到2000万。低于2000万的平台就不要碰了。
6平台成立时间
成立时间一年以下的不考虑,有背景的国资、上市或者风投系的平台成立时间可视背景公司情况减小时间。如果自己为了更保险,可以把这个时间再提高1年或者半年。
7平台用户数
成立一年时间以上的平台,我个人能接受的用户数的最低限额是5000人,一般一个平台的注册用户数能转化成真实用户的比例能在10%以上,这样真实的投资人能在500人以上,按人均投资2万计算,也能达到待收本金的最低值。如果保守一点的投资人,可以把最少用户数限额提高到1万人。
另外新增用户数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是最近想到的,单月新增用户数的比例,还在实践摸索中,但是凭经验每月新增用户数不能少于1%,如果连1%的新增用户数都达不到的平台,就要慎碰。具体的比例还有待实际的总结和探索。
8成交额
很多机构把这个指标看的挺重,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指标还不如待收本金的用处大,因为不少平台有黄牛标,秒标,短期的天标,这些标的多了后,能放大平台成交额的杠杆倍数,部分平台能够高达数倍。但是线下真实的借款人金额还是有限的,容易给平台造成虚假繁荣,误导投资人的判断。
9借款利率
这个指标完全是因个人承受的风险而异。我个人认为10%以下的不考虑,超过国家规定24%以上年化的也坚决不考虑。9月份以前以12-20%利率为主。9月份到年底以10-17%的利率为主,随时间的推移,资金也在各平台之间流动起来。
10借款期限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看,更喜欢1-3月标,从平台长久安全来看,还是借款标半年期、一年期或者2年期的标多一些,平台安全系数能高一些。
可能还有一些指标就不都做说明了,本文主要是站在单个指标的角度来分析,下一篇文章主要分析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