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硕斌:关于南师论蚯蚓两段时心在哪一头之疑论
2016-01-20 11720

南怀瑾老先生《如何修证佛法》P207、P208:

……八识规矩颂: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下面两句要注意: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人在临死前,昏迷了,前五识逐渐散坏,阿赖耶识最后才走。投胎时,则是阿赖耶识最先来。

现在科学时代,佛学有些问题来了。请问刚刚死的人,眼睛马上挖下来,放在冰库里,可以移植给别人,那么这眼识死了没有?同理,肾脏移植时,肾脏的命根死了没有?

……人死了,意识先离开身体,第七识也先没有了,在全身还没有完全冷却之前,第八识仍没有离开。趁着眼球这一点暖、寿、识的余力还在时,如果把眼球挖下来,仍可移植。这种余力有个例子,就是把蚯蚓砍成两段,两头都在滚抖,请问他的心在哪一头?

……古人对这个问题有个答案,就是说蚯蚓被砍成两段时,不是心不心的问题,这叫“余力未断”,是心的业力起的作用,称为余力未断。等我们死了,身体还完全冷却时,眼睛马上挖下来,这时眼识的余力还在。但医院处理却马上把它冷藏起来,这时不是又把余识冻死了吗?这又是什么道理?

注:《如何修证佛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一次印刷,1997年第七次印刷,“编者的话”说师1978年在台北闭关时嗣因某种因缘,抽暇做系列讲座,整理之讲课稿子。

 

疑论一:何谓“把蚯蚓砍成两段,两头都在滚抖,请问他的心在哪一头?”

答案其实就在问题里。它无两头,无二心,本来就无处不在。

老先生在提此问时,潜意识默认了一个先天假设“心只能在一头或只有一个心”,以至才会有在哪一头之疑。心不是可以在两头、三头,甚至多头,而是本来就是两头、三头,甚至多头。如此问,乃习惯性思维过程不自觉为二元分别所迷之故。

其实换个角度就很好理解了。平时我们之所以能感知到我们的手脚四肢,照常理好象是识性在手脚上,其实不然,识性是在大脑神经中枢起用识别。起用时是针对神经传导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而产生识别。所以当一个人断手或断脚后,感知不到断手断脚的知觉。信息的概念,古人还没建立,方便不足,或忽视了,以至模糊了识性机理。

如果认为心识起用与大脑无关,乃典型的二元分别。存在即是真实,即是佛法。否则,生命非要长个大脑做什么,意识运营机制与物质结构机制永远是真实的统一,绝不会矛盾。

因此,您即使将蚯蚓砍成多段,多段一样都会动,但蚯蚓并不能感知到每段的运动。蚯蚓一样存在专门处理信息即识别之所。

佛经说砍断的各段会动属于物理功能的“余力未断”,确实如此。

一般人很容易认为物理功能就好象与心识有别,其实没有,仍是识性化现。地、水、火、风四大之肉身本身等器质物质世界与非器质世界乃一实一虚、一阳一阴,均为阿赖耶识于无始劫以来之二元化现。所谓化现,亦是基于我们的识性起用所成的。

身器本身之物理、化学功能及变化也即是识性之化现,有识才会有其理路,所谓原理、佛理。人类的认知过程不过是无始劫以来对业识的回光返照。

因为肉体及其它身器世界乃基于四维时空。分别识性一起,时间维、空间维立现,因业识连续,故时空成形。其实时间即是空间,乃太极的两仪,本来是没有的。具体识性如何识出时空,衍生物质,我在《融通之道》一书中“人是怎样识别的?我们是如何超越时空障碍的?”章节已经做了详细的阐释。

要破执时空障,从学术上说非证了“同时的相对性”不可。从直接境界上说非证了识性当下起用之无用处。

人类其实是生存、生活、生命在自我的识性里。所谓“三界唯心,万法惟识”。

 

疑论二:何谓“身体还未完全冷却时,眼睛马上挖下来,这时眼识的余力还在”?

要了解“余力”,首先得明白何为“力”概念?力,推动、作用之概念。要能作用、推动,必须要有能量,生命能的维续。所以对生命机理必须清楚了解。

生命其实是由神识系统和动力系统组成。生命的动力系统所需的生命能均来自生命氧化反应。

营养物质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热能。维持身体物质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子的稳态活性,在外自然体现出生命的恒温状态。温度不过是一种对“能”的表述概念。

如果生命遭受创伤后,供氧系统发生障碍,生命氧化反应终止,意味着生命能将枯竭,肌体是不可能活动的。所以一般有三种生命情况容易出现上述那种肢体“不死”现象。原因很简单,都是因生命之氧化反应还能短暂维持。

一是善养气的生命,如龟、鳖。因为其性情温和,好静,呼吸很缓慢,能量耗散极少,几乎可以达到胎息、皮肤呼吸;二是生活在水里的生命,如鱼、泥鳅、黄鳝等。因为平时多用腮呼吸水中氧气,在捉后在空气也能直接呼吸一段时间;三是长期生活在土里等较为闭塞环境的生命,如蚯蚓等。长期生活在土里,皮肤逐渐具一定交换氧气功能。在中国古代的气功功法里,修到胎息、龟息的人士,包括瑜珈士都能做到。

 

疑论三:“但医院处理却马上把它冷藏起来,这时不是又把余识冻死了吗?这又是什么道理?”

首先要提醒的是“余力”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余识”,所以也就不存在“把余识冻死”之说。前面已经做过分析。

那余力功能冻过以后为什么还能起用呢?

这是一个生命的运营机制问题。

当细胞内的氧化反应还没有完全停止时,即时做冷藏处理,将使得组成细胞的各分子、原子等各种微粒成分,也包括组成细菌成份的各种微粒子瞬间失去活力。氧化反应被冻结保存起来。

不过,目前世界上对于人的器官移植的保存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从供者身上移植的器官在体外存活时间大约只有3天左右,即使对移植器官进行处理和冷藏,最多也只能存活7天。但1996年,美国的格雷格·费伊等人研究出一种用于器官移植的低温保存技术。采用该技术将能在体外长期保存人的器官。该保存技术的方法是:将移植器官放入到水中,使其处于液态下,并加入低温保存剂〔浓度为8000摩尔/立方米〕,然后,置于冷贮环境,迅速降温至125℃及压力5.07×107帕,此时,浸入器官中的水并不产生冻结。在这里,低温保存剂的作用如同汽车水箱加防冻剂的原理一样。而大气压力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水的冰点,有助于阻止冰在器官中的形成。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细胞解冻时的活性。当解冻后,氧化反应还可继续发生。如果解冻后不能发生生命氧化反应,将意味着肌体坏死了。

与人死后的状态是相同的。当生命的神识系统指令动力系统停止后,细胞生命赖以生存的氧化反应停止了,细胞活性降低至停滞。逐渐被体内各类细菌等微生物俘获,发生相关的分解反应,释放出硫化氢、氨气等各种臭气。

这里要说明的是,各种细菌的化学反应与细胞的生命氧化反应模式与方程式都不同,很多细菌并不需要氧气。这其实也就是死后躯体腐烂的过程。

这里还可以观照到一个问题:为何有修为的人士的“尸身”可以千年不腐?

成就了的人士心念无处不在,无处不是,谓之佛。一念回机,心识、神识不灭,照在定中。时间维不生,所有生命微粒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及其组成的细胞、细菌几乎静止,生命氧化反应、生命节律几乎停滞。

说其是“尸身”是不真实的,还不如称为“活着的尸身” 更为贴切。所以,定静功夫差些的还会长胡须、毛发。

 

疑论四:生命的产生为什么必须三元和合?仅父精母卵两元为什么不行?

这个问题好象佛经上找不到吧,不知老先生是如何圆满的?

这关系到父精、母卵与中阴身的“缘”及“和合”问题,似乎极其玄妙,但仍不脱太极回归之理。这里就暂缓缓吧,具体拟在《禅悟与生命养生智慧答疑》一书中再做阐释。

 

 

刘硕斌  2008、5、17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京站 n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