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有两条最根本的价值,一是上帝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具足、自主和自由的,二是每个人都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往里去就是自尊。自尊又有双重意味:一是我的存在要与众不同,这是我唯一的价值;二是我只能尊重别人的首创。
王育琨
受“以色列创新智慧之旅组委会”的邀请,笔者上月作为随团导师去以色列考察。这不仅让笔者有机会跟以色列人学习,更有机会跟随行的中国企业家切磋。每天的考察项目结束后,晚上我们就找个地方坐下来,把白天受到的心灵激荡,相互交流印证,连续多日下来,内心便不觉有了一种立体的感知。
在我们接触到的以色列朋友中,每当说到任何一个细节时,都会不断地向我们提醒他们的价值和他们的文化。哪怕那些最喜欢叫卖自己的PE和VC,在80%至90%的时间里,也都会说他们的价值系统,犹太人的价值系统,犹太人的文化。
听着以色列人的介绍,我逐渐理出了以色列人创新的一条思路:其一,以色列几乎没有资源,没有市场,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其二,教育,从小就将好奇心植入每一个以色列孩子的心中;其三,家庭伦理,一家人每周都要聚在一起信息互动,让几代人一起穿越时光机器;其四,对失败的接纳和包容,没有哪一个人会因为你的一次失败就把你看扁;其五,犹太人是最国际化的人群;其六,从税收、激励、文化到军队等体制性创新,以色列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犹太人有两条最根本的价值,一是上帝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具足、自主和自由的,二是每个人都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往里去就是自尊。犹太人特别讲究自尊。几天下来,我的观察是,自尊又有双重意味:一是我的存在要与众不同,这是我唯一的价值;二是我只能尊重别人的首创,我可以让他的首创更有价值。自尊也意味着沉稳和定力。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犹太人始祖亚拉伯罕是人类的始祖。历经磨难,他们几千年来默默维护自己的信仰。
在参加以色列理工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庆典时,笔者与几个85后的学生聚在了一起交流。
我问:“为什么几天来是50多岁的人在跟我们说创新,而不是年轻的新锐在说创新?”他们答:“他们不能创新了,就只能说创新了。他们说的创新,并不是我们正在实现的创新。”
我一愣神,又问:“那么你们如何理解创新”?
他们答:“我们每天面对现实的真问题,有一种非要去解决的迫切性,总要去挖空心思想办法,最后拿出独一无二的新解。”
年轻人所说的创新,说到了极点。创新就是从一定的痛点出发,去挖空心思想办法。因为创新才能生存。这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全部自尊。
创新已成以色列人的一种习惯,就跟呼吸一样。这是一种对危机刻骨铭心的感受,一种无论怎样都要与众不同的冲动。这是一种国民性。哪怕是过了创新的岁数,也要在现实中去跟年轻人,去跟创新中的人去分享苦与乐。他们知道,YES,会带你走向死亡,能够带你走向新生的,唯有WHY。你要形成凡事问问题的习惯,要把你的团队形成问问题的习惯,如果在任何时点都能问出一个问题来,创新就自然呈现了。
与希伯来大学教授罗伯特?约翰?奥曼交流时,他用两个圆的交汇给以色列的创新作了一个汇总。他说,一个人每个当下的人生,都是两个圆的交汇。因为过去的圆成就了你,里面有太多的经验、习惯、矛盾、纠结、理论、理念、教条、利益、身份、名望等等,形成强大的习性,一直拽着你沿着旧有的轨道下坠。而每一个以色列人心目中,都同时还有一个未来的圆。这是你最初关于未来的梦想,这是你从事一件事起初的追求,这是你的初发心。如果时时处处都在想着这个未来的大画面,都在与未来建立连接关系,都在从未来思考当下,那就注定会有创新冒出来。
如果在那个拐点上,你已满足现状了,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满足于你的做法,那你已进入一种稳定的惯性,就不可避免地会顺着过去的圆下滑。而假如当你在那个点上,依然能保持着饥饿的状态,依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依然活在问题当中,那么你就会去与未来连接,从未来的连接处思考当下面临的问题与纠结,那你就不会被框住,就不会迷失在黑暗中,就会产生跃迁的驱动力。
过去与未来两个圆相交的地方,或者沿着习惯和惰性下滑,或者朝向未来大画面上行。在这个点上,如何保持一种上行的态度和趋势,这是创新的扳机。
奥曼教授说,激励对于把握那个创新的扳机很重要。在设计激励结构和激励机制时,重要的是反复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为什么这样的方式能激励人?这两个为什么,把激励方式的核心凸显出来了:团队成员心向往之。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无非是抓住了民心的走向,民心所向是激励的本源。
我们通常考虑的激励机制,是智慧的领导人的设计,或是智慧的领导人从公司外部请咨询公司给设计的。而犹太人的激励机制的出发点,却是被激励者。被激励者内在的冲动,永远是一个好的激励机制的出发点。不是能人设计,而是能人听从“民心所向”这个自然,道法自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