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锋,程之锋讲师,程之锋联系方式,程之锋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时空风水创始人、中国著名风水师、国家注册高级室内建筑师!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程之锋:中国的风水本质是生态环境学(郑州风水大师)
2016-01-20 48401


一、建筑风水发展简史
      建筑风水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本能阶段;二是经验阶段;三是知识阶段;四是形成学说、派系的阶段。
      1. 本能阶段
      在本能阶段,人类还处于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这时的人类跟其他动物一样,有选择生存环境的本能。候鸟要迁徙,鼠类会打洞,鸟类会筑巢,许多动物会做窝,他们做窝的地点都是有选择的,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可以做窝的。比如水獭,它打洞做窝的地方在水边,离水近,又不能让水淹。蜂、燕、喜鹊等筑巢的地方也是经过选择的,这就是动物的本能。早期的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也是本能地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水、食物、有森林、草地、动物的地方生活。
      人类进化速度比其他动物快,几百万年后,人类完全脱离动物,形成了人类社会。头脑发达,智力发育,创造了工具(石器),同时也创造了语言。有了语言才能交流,才使智力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意识、思想。这时的人类进入了考古学上称呼的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旧石器时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占全部人类历史中的97.5%( )。绝对年限约为234万至300万年。这时的人类,有一部分已从树上下来,选择洞穴、岩棚居住。或是建造简陋的隐蔽所。过着狩猎、采集生活。会使用火,保存火种,吃熟食。他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首先是靠近河流,有水源,有打制石器的原料;其次要有比较丰富的动物群供狩猎取食;第三,要有比较丰富的植物资源,供采集食物;第四,临时住处要能挡风避雨,保存火种,防野兽袭击;这时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还是下意识的,仍然属于本能选择阶段。 
      2. 经验阶段
      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先民们的发明比旧石器时代多得多。他们由迁徙的生活变成了定居生活,发明了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制陶器技术,凿井技术,制造玉、石、宝石工艺品技术。
      在居住环境选择上他们已有不少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1)选择河流沿岸的台地或阶地上,而且多是河流的河曲处或两河交汇的夹角洲处。
      (2)选择在河流河曲的地形部位。
      (3)选择在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形部位。
      (4)长江下游地区选择在土墩上,地势比平原高,不被水淹,高出附近水面5----10米,且多在湖、河旁边。被考古界称为“土墩遗址”。
      (5)沿海地区选择在古海岸的高阜冈丘之上,被考古界称为“贝丘遗址”。
      (6)由于发明了人工挖造水塘和凿井技术,因此居住地址可以选择远离河流的平原、高原、丘陵和山地地区。
      (7)对方向的选择。根握考古发堀遗址统计,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的房屋大多数朝南,少数朝东南、东、西南、西,没有朝北和西北的。这说明,房屋朝向与争取阳光,保暖,躲避北面寒风有密切关系。是中国先民们积累的温度与阳光,温度与方向有关的经验。
      与此同时,中国先民也开始替死人选择墓地、墓穴,埋葬死人也要选择方向。中国的墓葬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离居住区不远。因此,墓葬地址的选择与居住地的选择基本一致。按照“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为死人选墓地是为了像他生前一样对待他,是一种悼念死去的亲人的方式,是一种被后来称为“孝道”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了灵魂还活着,他要像活人一样的生活。所以墓穴除了朝向以外,还随葬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或武器等。墓葬方向的选择是一个民族的风俗或某种观念的反映。从民族学来说,不同民族说法不一。如瑶族认为,人从哪里迁来,死人的头就朝向那里。布朗族认为,死人的头应朝日落的方向。他们把人从生到死比做太阳的东升西落,人死后就随太阳落下。
      这个时期的环境选择经验,是一种实用价值颇高的相地技术,相地、相宅、相墓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但都被后人称为相地术。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聚落规划思想和城市萌芽;出现了天圆地方观念和东方苍龙,西方白虎的观念。
      3. 知识阶段
      文字出现以后,把原始社会先民们对环境选择的经验记录下来,成为知识。知识的传播比经验的传播更快,更远。目前一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中巳有卜问在唐土作新邑是否合适,武丁作邑上帝是否允许的卜辞。
      周朝曾多次迁都和营建新邑,如公刘迁豳,古公迁岐山,成王营洛邑等,每次都要相地,以勘察地理条件好坏为主要内容,但决策的依据则是占卜吉凶。如:
      《诗.庸.定之方中》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卜云其苔,终然允藏。”这是描述文公迁都于楚丘后,建宫室的故事,其问卜的结果是好,是吉,故决定在楚丘建宫室。
      《诗.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曰:“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蒸?哉。”这是赞美文王迁都丰京、武王迁都镐京的事,其中讲到是根据占卜定下来的。
      《尚书.周书.洛诰》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厘?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缠?水东,亦惟洛食。怦?来以图及献卜。”意思是说,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不吉。我占卜了涧水以东,缠?水以西的地方,得吉兆,是洛这个地方。又占卜了缠?水以东的地方,也得到了吉兆,是洛。现在派使者献上地图和卜兆。
      可见商周时期相地术与占卜有了很密切的关系,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占卜,相地成了辅助地位。相地好,若占卜不吉,则不能用。
      卜之后又出现筮,卜筮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卜筮之书,这就是《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易》,如《连山》、《归藏》、《周易》。《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现在《连山》、《归藏》已不存在了,只存《周易》。
      《易》产生后自然会对相地术产生影响,相地术中的占卜内容得到加强。阴阳、五行、四神兽、八卦方位、鬼福及人等思想逐渐渗入相地术中,使古老的质朴相地术在商、西周、春秋至魏晋这段时间逐渐演变为风水术。
      4. 形成学说、派系的阶段
      从晋朝至清末,是建筑风水形成学说、派系的时期。
      晋朝出现了风水代表作郭璞的《葬经》。《晋书.郭璞传》记载了郭的事迹,但未载《葬书》或《葬经》。明代徐氏兄弟编著的《人子须知》开列引用堪舆书目时,有郭璞《葬书》,又名《锦囊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晋书.郭璞传》未载有《葬书》,直到《宋史.艺文志》才有郭璞《葬书》一卷,“必以为出自璞手,则无可征信。”“后世言地学者,皆以璞为鼻祖,故书虽依托,终不得而废欤?”余嘉锡通过考证,也认为“璞在当时,必以卜葬相冢墓著盛名”。“璞实长于安墓卜宅,然未著《葬书》。”( )
      上述考证并不是定论。从历史文献看,正史列传遗漏传主著作的事是常有的,不是个别现象。因此,不能因为正史列传中没有《葬书》就完全否认郭璞曾有此著作。《隋书.萧吉传》和《旧唐书.严善思传》曾两次提到《葬经》,并不是直到《宋史.艺文志》才有《葬书》。隋唐时代,有《葬书》或《葬经》多种,因此郭璞撰《葬经》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在没有充分理由否定郭璞撰《葬书》(后人尊称为《葬经》)以前,我认为《葬经》是郭璞的著作,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葬经》。
      现存《葬经》二卷,分内、外篇和杂篇。主要内容是:⑴ 风水理论,阐发“鬼福及人”的思想,阐述气的作用。⑵ 相地的方法步骤,总的原则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强调指出哪些地方是凶地,不能葬;哪些地方是吉地,葬后后人会发达。⑶讲势、形与方向的关系。这是一本具有较完整系统的风水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南北朝时期,风水术已很普遍,上至皇帝大臣,下及老百姓和宗教,甚至有风水专业户。风水著作空前地多,据《隋书.经籍志》的统计,这类著作有22部,102卷。从地域来说,南方比北方盛行。
      隋唐时期,风水术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派别很多,堪舆家多至120家,各有各的理论和方法。唐朝末年,著名风水师杨益号筠松,任国师。他不仅有许多著作,而且授徒。在《人子须知》引用书中,列有唐代风水著作15种,作者11人。
      对风水术中迷信成分的批判,始于东汉王充。唐代吕才受皇帝之命,据理批驳风水书中的迷信说教,以维护儒家经义。
      宋、元时代,风水论形势的格局有所改变,注重论星辰。还有人企图以天命论统制风水术,但实际上统制不了。宋元以后,风水中的迷信成分给祟拜者带来了种种虚无缥渺的利欲之光,使信徒们的精神得到安慰,得到寄托,形成潮流。与此相反,也有不少人举起了批判风水中的迷信大旗。如北宋哲学家张载、史学家司马光、孔平仲、罗大经等。
      宋代风水术中也有一派主张生态环境选择,其代表人物是赵三翁,名进,宋宣和年间人。其观点在宋人郭彖《暌车志》卷六有记载。
二、 建筑风水中的生态环境选择观点
      1. 从“五箭之地”谈起
      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有密切的关系,从上述第一节可知,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逐渐积累了建筑与周围环境有关的知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建筑风水学说中的生态环境选择观,这一派学说的观点就是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学。
      宋代郭彖在《睽车志》卷六曰:“密县堕门山道友席洞云,筑室于独纥岭瀑水潭侧,慕其清峭高爽,落成甚喜,即迁入,百怪毕见。未及一年,祸变相踵。席谒翁(赵三翁),且告之故。翁曰:得无居五箭之地乎?席曰,地理之说多矣,素不闻五箭之说,敢问何谓也?翁曰:峰巅岭脊,陵首陇背,土囊之口,直当风门,急如激矢者,名曰风箭。峻溪急流,悬泉泻瀑,冲石走沙,声如雷动,昼夜不息者,名曰水箭。坚刚烁燥,斥卤沙碛,不生草木,不泽水泉,硬铁腥锡,毒虫蚁聚,散若坏壤者,名曰土箭。层崖叠谳?,峻壁谗?岩,锐峰峭岫,拨刀攒锷,耸齿露骨,状如浮图者,名曰石箭。长林古木,茂樾丛薄,翳天蔽日,垂萝蔓藤,阴森肃列,如墟墓间者,名曰木箭。五箭之地,射伤居人,皆不可用。要在回环纡抱,气象明邃,形势宽闲,壤肥土沃,泉甘石清,乃为上地。固不必一一泥天星地卦也。子归依我言,去凶就吉,当自无恙。”
      这里讲的风、水、土、石、木五箭之地,是环境选择问题,涉及气候、水文、土壤、地质地貌、生物等学科内容,反映了建筑风水里面有中国古代生态环境学的内涵,反映了建筑风水对环境评价与环境选择的科学基础或者说是科学依据。
      2. 建筑风水与地理环境选择
      建筑风水如何选择地理环境?历代有不少实例和文献记载。这种实例和记载,大到京都、省会、乡镇市聚;小到阳宅阴宅。历代皇帝或国王通过风水家选择奄城(周代国淹都城,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县湖塘乡淹城村)、洛阳、咸阳、长安(今西安市)、金陵(今南京市)、北京、杭州等地作国都时,总的原则是要具备封闭式的环境单元。这种环境单元被风水家称为太极,它跟地理学上的地貌单元相对应。风水家对太极的解释是:“既有天地,天一太极,地亦一太极,所生万物又各一太极。故地理太祖,一龙之终始,所占之疆域,所收之山水,合成一圈,此一太极也。少祖一龙之终始,所开之城垣,合成一圈,此又一太极也。祖宗一龙之终始,所开之堂局,合成一圈,此又一太极也。父母、主星所开之龙虎,合成一圈,此又一太极也。”(《地理知止》)这是按地貌单元的大小来划分太极等级。太祖为一级,少祖为二级,祖宗为三级,父母、主星为四级。在同级太极中,又按地形结构分三层:外太极、中太极和内太极。这点在清人张云?的《地理》中讲得很清楚。他说:“物物有太极,于风水言太极尤肖焉。太极有三层,风水有外罗城,为外太极;龙虎砂为中太极;护穴砂为内太极。其穴坪处为太极中间一点。”
      风水家根据太极大小来安排都城、省城、县城、乡镇、民宅。一级太极可建都城;二、三级太极可建省城、县城和乡镇;四级太极只宜建民宅。各级太极有一定的地域面积要求,如帝都要求大局,也就是垣局,垣局必落平原(《地理知止》)。平原面积要求四周在一百里以上;府州要求四周有数十里的平原;郡县要求四周有十数里至二、三十里的平原;乡村市井所在地的平原,四周亦不下数里。平原越大,铺展愈阔,则力量愈大。这个力量指生产力,如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等因素。各级太极有的风水家称作大、中、小聚,大聚相当于一级太极,宜建帝都;中聚相当于二、三级太极,宜建不同规格的城市;小聚相当于四级太极,宜建民宅(《俯察本源歌》)。
      风水家为什么要选这种封闭式的地理环境作都城聚落呢?其理由是:“山水翕集,四势团近有情,而真穴必居包裹拥从之中,所谓藏风聚气者也。”(《人子须知》)
      3. 建筑风水与水环境选择
      风水学说认为,山随水行,水界山住,水随山转,山防水去(《堪舆完孝录》)。凡入一局之中,未看山,先看水,以水寻龙。水是龙的血脉,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即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流来的水要屈曲绕抱,流去的水要盘桓。汇聚的水要悠扬、澄疑。具体要求有八项:一曰眷,去而回顾;二曰恋,深聚留恋;三曰回,回环曲引;四曰环,绕抱有情;五曰交,两水交会;六曰锁,弯曲紧密;七曰织,云意如织;八曰结,众水会潴(《山洋指迷》)。
      用风水的观点选择城址,以得水为上,故北京万水朝宗;南京则长江环绕;三吴甲天下而有太湖;东鲁大海外抱;楚有江汉夹会,洞庭融注;江西有鄱阳湖;浙江的绍、宁、杭、台、嘉、湖;福建的福州、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广东的广州、惠州、潮汕、南海等处,都是因得水而人才济济(《人子须知》)。
      风水学说中的水文知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 地表水水系。由于风水先生对地表水、地下水的长期考察,积累了较丰富的水文知识。在《地理大全》中,即依据山脉来论述中国的地表水系,而且从水系源头讲起。风水家认为,“有山无水休寻地,寻龙点穴须仔细,先须观水势。”(《地理简明》卷十六)由于风水师对地表水、地下水的长期考察,积累了较丰富的水文知识。在《地理大全》中,即依握山脉来论述中国的地表水系,而且从水系源头讲起。
      在地表水系中,风水师还提到潮水、沼泽水(古称沮洳水)、湖水、沟洫、池塘、瀑布、臭秽水、泥浆水等。在风水师看来,有潮水、天池水、湖水、沟洫、池塘的地方都是好地;而有沼泽、臭秽水、泥浆水的地方不吉利。从水质条件看,上述三种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⑵. 地下水。在风水师看来,地下水也有好坏吉凶的区别。比如好的地下水是嘉泉,“阴穴近之,乃龙气之旺,大富贵地方有此应。”(《人子须知》)而不好的地下水则有冷浆水(又名泥水泉),“阴穴近此最凶。”汤泉即温泉,“凡是汤泉莫寻地。”矿泉(又叫红泉),“龙气钟于矿,他时矿利发泄,必致掘凿伤毁。”铜泉(又名胆泉),“龙脉旺气皆钟于泉,不能结地,必求穴。”诵泉,“泉自地中涌出起泡喷沸,或石岩涌出,乍起乍没如潮水起白泡者,不可求穴。”溅泉,“出窍如射,冷冽殊常,乃阴极肃杀之气,不可求穴。”没泉,“水从下漏者也。下有虚窍潜通他所,水溜其下,如没池中,不见其去。此乃虚陷之地,气不融结,不必求穴。”黄泉,“水落黄泉,春雨乍起则其水骤涨而起,雨才止,而水即浸入地中,四时干竭,乃浮沙之地,龙气虚耗,不结阴地。”漏泉,“点滴渗漏,乃龙气之弱者,不可求穴。”冷泉,“清流冷冽,乃受极阴之气,决不能融结造化也。”龙湫泉,“为鬼魅之都,不可求穴。”风水师对上述诸泉水文动态的论述很有道理,是中国古代水文知识的体现。
      ⑶. 水质。风水师通过辨别水质来确定某个地方的好坏苦凶,认为:“水味以甘甜为上,辛咸次之,酸苦最下。水本无味,因土而变味。气以变土,土以变味。地有气而后水有味,故盐池皆龙气所钟。其余州郡之大者,城内必多咸水。乡村有咸水者必多富贵,此亦可以卜地气矣。”(《地理或问叙》)有的认为:水色碧,水味甘,水气香,主上贵;水色白,水味清,水气温,主中贵;水色淡,水味辛,水气烈,主下贵。若水酸涩,发锼,不足论(《博山篇》)。为了辨别水味,风水师还规定了一种尝水味的方法,说:“夜半子时,先以别水净口。初饮香,再饮甜者必有大地;初饮甜,再饮淡,大地恐人葬了。含唇似辣,主出武贵;闭口似苦,岂有贤豪?吐出酸咸及涩,定为神庙;若有腥气在牙,是为铁矿铜山。”(《地理大全》卷二十九)上述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由于水中所含矿物质、杂质及化合物不同,会有各种水色和水味。如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水是甜的;含有矾盐矿物时,水是酸的;含有硫酸镁及硫酸钠时,水是苦的;含有氯化钠时,水是咸的;含有铁盐时,水是涩的;含有高量锰时,水也是涩的;含有蓝、绿藻原生动物时,水是腥的。
      4. 建筑风水与气候环境选择
      风水师在选地时,要求藏风或避风,一个地点的上下两旁,必须有护穴砂。水流来的一面风吹不得,水流去的一面风也吹不得(《地理》)。风水宝地为什么要避风呢?风水师认为:“外山环抱者,风无所入,而内气聚。外山亏疏者,风有所入而内气散。气聚者暖,气散者冷。”(《堪舆泄秘》)正因为避风是为了使一个地方的小气候温暖不冷,因此,风水不是要避开所有的风,而是只避寒冷的风,不避温暖的风。这点《地学指正》讲得很清楚:“平阳(即平原地区)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衰败丁稀。”就一个具体地点来说,从方位上考虑,有的方位要避风,有的方位可以不避风。如“阳山坐乾位(西北方315度),子(正北方360度)上有风反不畏。又有坐申(240度)作寅(60度)向,或是坐寅向申位,子上风来是吉方,只要穴中相回避。”(《玉髓真经》卷九)如果坐坤(225度)、申(240度)、乙(105度)辰(120度)、壬(345度)、子(360度)这六个方向,就不怕申向的风。这些论述都是对的,因为都不是对面直吹的风,故不用回避。若是对面直吹,自然不吉,须回避。
      风水师很重视阳光的选择,总是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或方位。“庙朝宫殿府县治廨,无不向南,盖取向明而治之义。”(《玉髓真经》)在北半球,南方是阳光最充足的方位,所谓向明而治,就是选择阳光最充足的方位居位。风水师还根据阳光的强弱把方位按顺序排列,“南方为上,东方次之,西又次之,北不良。”(《玉髓真经》)
      阳光与热量密切相关,在同一纬度同一高度上,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热量多,温度高。风水中的背阴向阳原则,既是为了争取阳光,也是为了争取热量。风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避风是为了居住地气温高,温暖,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5. 建筑风水与生物环境的选择
      风水师常常以生物作为辨别环境好坏的一个因素,居住地区要草本郁茂,苍松翠竹,森林绕屋。这样才会人旺财生,著绯著绿(《相宅全书》)。不仅植被要茂盛,禽兽也要繁盛才好。如果一个地方草木焦枯,禽兽离散,自然不适宜人类居住(《堪舆完孝录》)。道理很简单,生物生存都有困难的地方,让人类去住必然生活不下去,生产不发达,身体健康也受影响。
      6. 建筑风水与土壤环境的选择
      风水学说注重土壤,主要是从气脉上考虑。他们认为,土壤颜色不同,气脉也不一样。气脉好则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保存尸体;气派差,则相反。这个观点从郭璞《葬经》就提出来了。他说:“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为什么要求穴中有五色土呢?这是因为“五气行乎地中,金气凝则白,木气凝则青,火赤土黄皆吉,唯土黑则凶。五行以黄为正色,故赤以纯色为吉。又红黄相兼,鲜明者尤美,间白亦佳。青则不宜多见,以近于黑色也。”(《地理大全》卷二)假如土干如聚粟,土湿如腐肉,都是凶穴,葬之不吉。五色土当中,以红土、黄土最好,紫土、白土次之,而黑土不吉。四色齐备,这叫槟榔土;鲜红色的叫朱砂土,具上吉。又要纹理紧密,颜色鲜明的为贵。体质顽硬,砂块松散的为劣。为什么五色土之中以四色为佳,而以黑土为不吉呢?这是因为红、黄、白、青四土有机质少,对保存尸骨有利。而黑土有机质多,保存尸体不利,故以黑土为凶。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墓葬中填五色土的历史很久,郑州市白家庄商代中期墓葬中即填五花土,墓底平铺朱红土厚约1厘米。其目的可能是:⑴
      为了保护尸体不腐烂;⑵ 民俗民风,认为五色土能驱邪避鬼,保护墓主安全。
      居住地区则要土壤肥沃,土质细嫩坚实,光润温和,不过于潮湿(《画荚图集说》)。这种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只要勤劳,自然会有较好的收成,日子会越过越富裕。如果土色焦枯,不生草本,或是黑湿泥,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属于恶地,要避开(《三白宝海》)。
      7. 建筑风水与地质环境选择
      风水学说认为,地下埋藏什么东西吉祥,什么东西凶祸。所以《相宅全书》说:“基之所藏,何物乃祥?珠玉为上,生物亦强。鱼龙之骨,九卿之乡。生龟下守,公侯之藏。古印剑器,五品官方。”另外,为了躲避他日成为兴利的场所。因为地下如果有矿藏,免不了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开采。一旦矿业兴起,必然会损毁住宅或坟墓。风水师为了能作出未来此地无矿业的预言,必须掌握探矿知识,用探矿知识初步查明此地无矿,确保风水宝地长久安全。
      风水学上把“病龙”(病态的龙即有某些缺陷的山脉)视作不好的环境,“锄破崩残同一断,纵然成地亦孤寒”(《堪舆漫兴》)。从地质学的角度看,病龙所在地可能是断裂线、断层线所在的地方,或是两种地质区域接触带,多漏水层,多火山、地震,是地表不稳定的区域,有隐患,所以称为病龙。俄罗斯学者发现,地质构造异常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如生长在地层断裂带的植物会发生病变。在地质断层特别复杂的地区,人类肿瘤病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2----3倍。在地层断裂地带的公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地区的倍。地质断层带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引起局部地磁变化,这是引起人体及植物病变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可见风水学上讲的病龙地区不是好环境,不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而是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不可忽视。
      8. 建筑风水与社会环境的选择
      风水学说主张居住选址时,要选择社会环境好的地方。首先提倡聚居,不要独居。如果四边旷野,杳无人烟;或是山地独家村,都不吉利(《发微论》)。其次要回避神前庙后香火之地,茅坑拉脚之地,奢宰场地,尼庵娼妓之地,祭坛古墓,桥粱牌坊之地。这些地方社会环境嘈杂、污秽,居住在这些地方,心里不宁静,心理也不安宁,对后代影响也不好。
      9. 建筑风水对不适宜地址的回避与改造
      遇到不适宜居住的地址采取回避的办法最简单,不过在大自然中完全符合理想的环境是不多见的,不是有这个缺陷就是有那个缺陷,简单放弃不用是不现实的。除非是那种人工改造不了的地方才采取回避放弃的办法。如果人工可以改变时,一般都是采取人工改造或补救的办法。
      《地理大全》卷二十九“裁成之妙”说:“挖庞去滞,障水蔽风,截长补短,添砂续脉,此随时化裁,尽人合天之道也。善作者能尽其所当然,不害其所自然。斯为得之。”如徽州(今安徽歙县)有一个村子,地形很好,就是缺少一条环绕村子的水流。在风水师的指导下,全村人开挖了一条环绕村子的水渠。此后,村运兴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连连获得金榜题名,真是立竿见影,功效神奇(《齐氏族谱》)。这当然是人们过于夸大的言辞。实际功能是修了此渠后,全村的灌溉、供水条件改善,自然物产丰盛,人丁兴旺。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歙县呈坎村,黟县宏村等。
      以上九个方面足以说明,建筑风水的内容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生态环境学的内容。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京站 n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