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芳,赵燕芳讲师,赵燕芳联系方式,赵燕芳培训师-【讲师网】
高级人力资源讲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赵燕芳:从《乔家大院》、《大染坊》到企业管理
2016-01-20 42554
看了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不禁让我想起前两年也是在央视热播的《大染坊》。两剧的男主角虽然出身不同、受教育不同,却都在当时的工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一个没有经验、不愿做买卖、一心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进入商界后却实现了自己“汇通天下”的理想,成为富可敌国的晋商,这已属传奇;而《大染坊》中的陈寿亭,一个要饭的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面对如林高手却频出奇招,节节胜利,“染出一片蓝蓝的天”,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但这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确有原形,他们的成就也都有案可查,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了。 如果说乔致庸成功是因为他读的书多,但陈寿亭却不识一字;如果说陈寿亭成功是凭他的专业知识,可乔致庸却是商界的门外汉;如果说他们靠的是经济实力,那么乔致庸比不过邱、水、元家,陈寿亭也赶不上孙明祖、林祥荣,更不如日本人藤井。当我们静下心来往深层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宽广的心胸和远大的志向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没有这两点,就是读再多的书,专业知识再丰富,经济实力再强,也想不出高妙的招数和谋略,即使想出来,也用不出来;有了这两点,不识字可以请人读报,不懂专业知识可以聘请行业高手,没有经济实力可以借助别人的实力。这才是当今企业界人士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两剧现实意义所在。 一、心胸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心胸决定经营的质量 乔致庸千里迢迢冒死贩来茶砖,为了避免因路途损耗致使合作商和消费者吃亏,硬是将每一块茶砖的分量增加一两乃至一两半。陈寿亭把布送给游行学生做横幅,给布店老板和伙计发回扣和奖金,高薪聘请技术工人。等等等等。两人以上这些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影响利润的做法,心胸狭窄的人打死也想不出来,而乔致庸和陈寿亭却非常自然的做出来了。乔致庸把一斤一两的茶砖当一斤卖,损失了一两茶叶,却顺利的开辟了俄罗斯的茶叶市场。陈寿亭送布给游行学生做横幅,实际上是用死的积压产品做活了广告,既宣传了产品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并打开了青岛市场;他给布店老板和伙计回扣,其实是用很少的投入建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可见两人关注的焦点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市场的开拓。 经营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根本。经营质量主要体现在企业利润和效益上。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的最大增值,办企业就是为了挣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两眼只盯在利润上就一定不能使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来自于市场,靠市场份额来获得,而扩大市场份额,势必增加成本,影响当期利润。如果只顾当期利润,不顾市场份额,利润怎能最大化。只有心胸宽阔,目光长远,舍得眼前利益,抓住了市场这一利润的源泉,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企业才能发展,才能做大做强。 目前有些企业却总也转不过这个弯来。有的企业绩效考核时,将利润列为第一考核指标,致使生产上偷工减料、硬拼设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设备损耗加速;销售上不是放水养鱼,开拓市场,而是竭泽而渔,多挣一分是一分,造成市场萎缩。有的企业经营者不懂得“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没有满意的客户,就没有满意的收入”这个道理,为了眼前利益,克扣工人工资、奖金,不给工人办理养老保险,致使员工不满,人才流失,劳动生产率上不去,各项成本下不来,何谈利润最大化。这都是因为过于重视利润,而忽视了获得利润的市场,舍本逐末的结果。 心胸决定管理的层次   乔致庸聘请潘为严作票号大掌柜,承诺只是四年算一次帐,对潘为严如何经营管理都不干涉。后来,乔致庸到票号去时,伙计们还以为它是来谈生意的“相与”。但是,正因如此,潘为严的才华才得以无拘无束的施展,最终帮助乔致庸圆了汇通天下的梦。陈寿亭买下天津开埠染厂后聘请两个留学生做厂长,与他们倒四六分利,连账房先生都不派。为了在工人中树立厂长的威信,像给工人们涨工资、发福利这些应该以东家的名义办的事,陈寿亭都以厂长的名义做,感动得两位厂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管理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老子在《道德经》里从被管理者对管理者态度的角度,把管理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层次是“不知有之”。这里所说的“不知有之”,不是说被管理者真的就不知道有个管理者,而是说因为管理者管理得非常艺术,使被管理者感觉不到管理的痕迹,特别是感觉不到管理者的“羁绊”,可以放开手脚干自己的工作。 企业管理只有达到“不知有之”这个层次,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获得最大利润。达到这个层次有两条渠道:一是管理者深刻了解被管理者,制定好目标后(有时不制定目标比制定目标效果还好)放手让被管理者干,像乔致庸管理潘为严、陈寿亭管理天津开埠染厂那样;二是企业经过制度管理、机制管理,达到了文化管理的层次,大庆人“四个一样”中的“领导在和不在一样”就是这种境界。企业无论通过哪种渠道来达到管理的最高层次,都要求管理者心胸宽广且心底无私。 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达不到最高层次的原因有二:一是管理者心胸狭窄,“用人而疑”,像潘为严原来的东家和开埠染厂原来的股东那样,自己不懂行,又对懂行的不放心,对被管理者干涉过多。这种情况在企业高管中常见。二是“心底有私”,故意干涉。这种人从主观愿望上就不愿意让管理达到最高境界,因为那就没人拍他的马屁,给他送礼了。这种情况在企业的中、低层管理者中较多。 解决的办法也有两条: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向乔致庸和陈寿亭学习,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二是坚决不用心胸狭窄,私心严重的管理人员,并且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入手,认真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型劳动者所占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智力型劳动者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与智力型劳动者和外部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企业管理方式日趋软化,管理者的强制影响力和控制力也日趋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效果,就必须懂得社会文化心理,善于进行文化经营。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素质,它以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和基础,以企业环境、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制度为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性和行为取向等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管理者通过积极地倡导、示范和实践,创造符合时代特点的、有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强烈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实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企业的决大多数员工都能下意识的遵守各项制度、机制时,企业管理就达到最高层次了。 心胸决定是否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寻找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约有70%的“老字号”企业已寿终正寝,还有一些这样的企业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那些勇于创新的“老字号”,才能获得“新生”,如:全聚德大搞中西合璧,生产烤鸭汉堡;同仁堂开展符合时代消费主流的营销活动,均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同为“中华老字号”的“王麻子剪刀”已于2003年初申请破产。分析“王麻子”身陷困境的直接原因就是,一味死守“老招牌”,不思进取,产品开发迟缓,技术创新不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创新是企业生命能否延续的关键所在。   不管是经营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需要成本投入,并且要承担一定风险,没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卓识就不会,也不敢创新,只能墨守成规,坐以待毙。 乔致庸力排众议,修改多年沿用的店规,准许出徒的伙计顶一厘身股,且身股随着工龄相应递增,这意味着伙计成为小股东,可以分得东家的红利。这一制度的创新,实际上是改变了利润再分配的办法,表面上看自己少得了红利,但换来的却是马旬、高瑞这样一大批人才所创造的更多的利润。 制度就像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制度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及员工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制度进行创新或革新,否则老制度就会成为阻碍企业经营发展的绊脚石。制度也是企业管理者手中的指挥棒。判断制度好坏的基本标准就是看它能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制度既要包含“限制”,更要包括“鼓励”;既要能“惩恶”,更要能“扬善”;既要告诉员工不能往哪里走,更要告诉员工应该往哪里走。“限制”往往不需要投入,有时可能还会有收入(罚款),而“鼓励”就要掏腰包了,总是精神鼓励,时间久了,就会不起作用。目前很多企业的制度,满篇都是“不能”、“不可”、“不允许”,指挥棒总是停留在“禁止通行”的位置上,搞得员工这儿也不能走,那儿也不能走,就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原因就是老板太拿金钱当回事儿,不能像乔致庸那样激励员工,怎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要知道,企业利润来源于市场,但是要靠人来获得。 陈寿亭除了技术创新外,最精彩的创新还是体现在他对经营计谋的运用上。应该说,新计谋的创新是非常难的,因为前人创造的太多。不仅是陈寿亭,就是海湾战争中美军所用的招数,也都能从《孙子兵法》或《三国演义》中找到影子。但每一个计谋的成功运用,却都是一次创新,因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孙明祖想得到陈寿亭染布的配方用的是“美人计”,陈寿亭“将计就计”取得了胜利(自主知识产权是多么重要)。陈寿亭“调虎离山”让卢家驹培孙明祖去崂山游玩,同时用“欲擒故纵”之计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藤井一船布,又将“欲擒故纵”和孙膑斗庞涓的“减灶法”巧妙组合,加价卖给了《三国》不离手的赵东俊。这些计谋并不新鲜,关键是怎样巧妙的、成功地用出来。陈寿亭如果心胸狭窄,只看眼前利益,就不可能把染布的方子给孙明祖,还派去一个能干的伙计,更不可能在得手后亲自帮孙明祖把掉色的布往回染,以减少孙明祖的损失,让孙明祖心服口服。这套计谋的“组合拳”没有宽广的心胸是打不出来的。三国时的周瑜计谋不在孔明之下,却被孔明气死,其实就是输在心胸上。现在很多企业老板都在学《孙子兵法》、学《三国演义》以求在激烈的商战中取得胜利,这是应该的。但同时更应该加强个人修养,开阔自己的心胸,否则,再好的计谋也用不出来。 心胸决定合作能否成功   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上,很多企业老板的软肋就是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像《乔家大院》中的崔明十那样,在竞争中给对手出难题、“射暗箭”、“使绊子”的人屡见不鲜。“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了一条虫。”这是一句让每个中国人听起来都颇感无奈的话。有人说:商场如战场,商场上竞争对手间的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但是乔致庸在与邱家争做高粱霸盘的商战中打败邱家后,采纳了孙茂才的建议,并没有将邱家置于死地,而是大度的回收了部分高粱,给了邱家一条生路,因此,后来乔致庸为朝廷筹措粮草急需资金时,邱老东家主动拿来大笔银子,而且不要任何抵押,解了乔致庸燃眉之急。陈寿亭也是这样,他在同孙明祖、林祥荣的商战中本来都能将他们斩草除根,但在关键时刻又放他们一马,把对手变成了朋友和合作者。   其实,商场和战场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战争的目的是要消灭敌人,所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双赢;商战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如果你心胸狭窄,总把对手置于死地,就没有人敢和你做买卖,你也不会获得利润。即使你垄断了整个行业,你的企业离破产也就不远了,因为有对手在你身边,你会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经常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把各种成本降得比对手还低;没有对手的企业,就像没有狼群的鹿群,不用担心,不用奔跑,更懒得思考,渐渐地,“肥胖病”、“脑心血管病”自然就找上门来。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因此,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学会尊重对手。   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在百事可乐最初的70年里,它一直是一种地方性的饮料品牌。直到20世纪初,它找准了一个对手——老牌的可口可乐,并相应制定出“年轻一代”的品牌策略。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于是,这对伟大的对手,从彼此的身上寻找到了灵感和冲动,并造就了一场伟大的竞争。正如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评论的:“百事可乐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了一个成功的对手。”这样的对手,这样的竞争,无论过去多少年想起来都会让人肃然起敬。   尊重你的对手。如果宽广的心胸不仅能化敌为友,还能让你和对手双赢。 有一个好的对手,你更要好好珍惜它,甚至热爱它,它会在你不经意之中给你某种难得的启迪,而这种启迪可能会让你受益终生。 二、志向是企业做大作强的动力   企业管理者的志向,关系着企业及其员工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它是企业成功的动力。有一个理论,叫企业管理者境界封顶理论,就是说,这个企业能够做多大、多强,取决于这个企业管理者本身的境界和志向。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成为不了产业领袖,就在于其本身的志向和追求就不是产业领袖的心态,而是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名流心理。因此,企业要做大、作强,管理者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志向和追求。   乔致庸的志向是“汇通天下,货通天下”,所以,他的票号遍布大江南北,买卖做到了俄罗斯;陈寿亭的志向是“……把大华干得和整个青岛这么大!把飞虎布卖遍全中国!”,所以,他成了当时全国印染界领袖级的人物。其实,他们本可以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大,但战争爆发了,国都不“国”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批成功的创业者,但半路夭折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创业者本人综合素质有关:小富即安、小成即满、量小难容,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合伙人闹分裂、甚至亲情也恩断义绝;有的企业管理者自高自满,目中无人,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致使企业没有发展后劲,一步步走向没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管理者的心胸问题。还有一种观念叫做“船大压风浪,船小好调头。”但是,每一次调头,技术人员、销售人员、销售网络都要跟着变,这需要多大的成本?很难想象,一个频繁调头的企业会走向成功。这样的企业莫说百年,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也难以维持。 企业为什么必须做大做强? 自然界中,能够生存并发展的生物不是大的,就是强的,甚至是既大又强的。蚂蚁虽小,但能举起比自己体重重十倍的东西,不可谓不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前三名效应”也告诉我们,在竞技场上人们关注的焦点,只集中在前三名身上,奖金也是拿到前三名的人获得最多。但其他运动员为参赛所作的努力和投入并不比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少。对企业而言,同样的投入却只能得到比别人少的产出或利润,久而久之,只能被淘汰出局。   员工靠企业生存、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远大的志向,不想把企业做大作强,只想挣几个钱就走,那么,有能力的员工,不会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这样的企业,管理者也就不能凝聚一支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三国时的刘备凭着兴复汉室的志向得到了关、张、赵和诸葛亮等武将、谋士,建立了蜀国。他的失败,就是因为他迷失了联吴灭曹兴复汉室的志向,一心只想给兄弟关羽报仇,兴举国之兵去攻打本应联合的吴国。一战失利,就是诸葛亮也无法挽回败局了。 三、用宽广的心胸和和高远的志向托起企业的太阳   影响企业成败的因素很多,但管理者的心胸和志向却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看看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成功企业家,哪一个不是心胸豁达、胸怀坦荡、志向高远的人。   不断修炼自己的胸怀提升自己的志向是企业保持不断进步的需要,也是管理者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   管理者要具备雍容的将帅气度。没有“大将风度”的人不能当管理者,即使一时得逞也绝对不是好领导者。不论在什么样企业或什么样单位和部门担任管理职务,都必须具有优良的秉性、气度和教养,必须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具有以大局为重的气度和美德。如果鼠目寸光,心胸狭窄,或霸气十足,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那么就会忽视、偏离或忘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阻碍其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必须以博大的胸襟对待人和事业,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秉公处事,这样企业才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才能创造出一支能抗击市场风浪的优秀团队,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志向高远不是光喊些不切实际的高调子,而是要求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都要有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以此激励员工为之不懈奋斗。松下企业理念的表述是:要为用户生产像自来水一样的电器产品。这个口号听起来不怎么“豪言壮语”,比起我们某些企业“振兴民族某某业”的口号缺少雄壮有力的成分,显得很平和。但是,这里面却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力:自来水使用起来很方便,小孩老人一学就会;自来水很便宜,大家都用得起。作为一个家电制造企业,能这么想问题,其实是一种高境界。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发现,这个口号其实是很有“野心”:自来水流要到千家万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种族,不论何种文化背景,也没有国界之分,都得用自来水,你说松下的目标有多大,松下的产品有多“牛”?   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志向高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旺,企业旺则国家兴,国家兴,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京站 n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