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良,曾水良讲师,曾水良联系方式,曾水良培训师-【讲师网】
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变革管理名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曾水良:大转型:中国企业家的境界(一)
2016-01-20 68676

一个人可以缔造一座城,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时代,这些故事背后有这样一条坚定的逻辑,这是中国企业家为自己建立的,这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中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的历史时期,企业家阶层在如何协调企业与社会、事业与未来等关系方面,需要更长远的目光和更开阔的胸襟。

中国的企业基本还处在怎么做大的阶段,只有极少数企业在摸索和有能力把自己“做强、做久”。经历这次金融后,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同时,更多地思考和探索如何真正“做久”,中国企业大转型企业家们当“痛而思定, 痛定思乐,痛并快乐,享转型痛快”!

大转型需大智慧:善战者不畏战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耳熟能详的伊索寓言——《狼来了》:从前有个放羊的小孩,3次骗了大人们说“狼来了”,大人们都受到了小孩的欺骗;后来狼真的来了,大人们再也不相信小孩的话,于是小孩和羊全被吃了。

可是狼来了的故事就真的结束了吗?大家知道,狼是无比血性和凶残的,狼群在吃掉了小孩和羊不久,再次袭击了村庄,村民损失惨重!村民们为了有效抵御狼群的袭击,开始广泛的制造武器,不断的训练人手。后来通过不断的努力,村民们终于打败了狼群的袭击,狼群损失过半,所以匿迹远循了!战胜了狼群,村民们好不得意!于是乎在后来的日子里,村民们扔掉了储存在家中的武器,定期的训练也被盛大的节日舞会所替代,全村开始歌舞升平。

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不幸却悄悄发生了。村民们在一个早晨的村口的田埂上,发现了许多已经残缺不全了的羊的尸体。是狼所为! 狼又回来了,人们陷入了惶恐之中,因为日常的歌舞升平无以应对……

其实,我们从上面的故事中看到有三次危机:

第一次危机:在小孩喊“狼来了”之前,虽然小孩并没有看到狼,但为何大人们会这么轻易得受到了小孩的欺骗?事实只有一点,就是村子外面确实有狼,并且有许多的大人们也见过狼!这些大人们在明知村外有狼的前提下,仍然让小孩独自一人在村外放羊,可见这些所谓被骗的大人们疏忽到什么程度!

第二次危机:在小孩和羊群被狼吃掉以后,村民仍然没有预计到潜在的风险,仍然放松警惕,狼群在尝到甜头后便很快袭击了村庄。

第三次危机:当村民战胜了狼群后,开始扔掉了武器,歌舞升平起来,完全没有想到狼群未亡,并且还会再来,于是,最终的惨案也就不难发生了。

 通过上述故事,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同样的危机,在经历了3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同样会呈现。 民营企业的三次危机:

1、创业期。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最大的危机是能不能保护好自己那脆弱的羊羔(产品)?而保护好脆弱的羊,就一定要想到如何防患那还未曾谋面的狼来吃掉你。

2、成长期。民营企业在企业成长期,最大的危机不光是要保护好你的羊(产品),还有你的牧羊人(团队)和买你羊的人(客户)等等,因为这个时候,你面临的不是一头狼,而是一个狼群!

3、成熟期。民营企业在企业成熟期,最大的危机是取得成功后的沾沾自喜,以为狼群已赶走,自身的各方面都已稳定,其实企业会马上会遇到发展瓶颈,如不及时升级创新或经营转型,会很快从谷顶跌到谷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其实故事中的“狼”,即是危机,又是机会,如果没有了狼,村民又怎会在制造武器的同时增强了村子的力量?又怎会在训练人手的同时发展状大了村民的队伍?

以曾水良和李晓东为代表的民企治理专家们认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危机,其实也正是企业迈上更高阶段的机会,而如何应对危机的处理,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我们仍从上述的三个危机做概括性分析:

 1、创业期——活下去!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最大的危机是存活难,但只要危机应对及时,能活下去的企业将会进入企业的成长期。

 2、成长期——练内功!民营企业在成长期,最大的危机是没打好基础,你的产品、市场、品牌、营运、团队等等,都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基础不打牢,内功不练扎实,面对狼群的侵袭,便无招架之力。

3、成熟期——创新或转型!民营企业在成熟期,最大的危机是看不到危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了,看得远了,但望记了脚下的万丈深渊,在狼来到之前能够做到创新和转型的,便会进入下一轮生命周期的循环,否则,便很容易跌下深渊!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大,货币政策从紧、劳动力成本增加,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夹缝中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显得很迷茫。

“狼真的来了”!要知道,“狼来了”,不是危机来了,只要民营企业居危思进准备好,其实就是机会--危险中的商机。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身处安全却能时时想着危险可能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清醒。相对而言,居险而思危,则不仅是一种清醒,更是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居危思进的决心。居险不知危,身处险境却浑然不觉,或虽发觉却抱着侥幸心理,那么险就可能成为真正的祸。只有认清“险”而思量“危”,在居险思危中居危思进,才有可能转危为安、转危为机。居险思危,还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临危而不惧。

历史经验表明,最坏的打算往往能获得最好的结局,愈是保持清醒,愈能科学决策,正确应对,最终居险思危而不危。民营企业须居危思进而非居安思危。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尤其在转型期,民营企业如何获得有效资讯,提升转型升级的新思维;需要的是持久的坚持不懈,居安勿忘思危,居危更要思进。

面对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势态,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得好:“我们不是居安思危,我们是居危思进,因为我们本身不存在安这个概念……我们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主们想家业常青就必须具备《狼来了》居危思进的新思维:商场如战场,民营企业主须战争中学会战争,只有会战争而才不怕战争;上佳者,没有战争要制造战争,只有善战者才不畏战!

 

大转型必大变革:塑造新模式

2012第42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年会)定格2012“大转型:塑造新模式”;首先看全球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冷战结束,没有大规模战争;欧美放松管制,出现了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加入全球市场体系:所有这些因素推动全球经历了一轮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

反过来,中国则是本轮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实现了新一轮工业化。这个工业化驱动了城市化,从而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换言之,新旧交替之际的中国其实也正处在一次大转型之开端。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经济无法维持高速增长,原来依托于高增长的体制就不能不进行调整-转型升级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是有序而有力地自主调整、转型,还是被动调整、转型?如果是前者,中国企业可以更上层楼;如果是后者,中国企业可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的陷阱。企业转型就是企业变革,大转型则是一场中国企业革命。

  美国著名政治学教授享延顿博士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说:“在政治精英中进行谈判和妥协是民主化变革的核心。在社会中关键政治力量和社会团体领袖们互相进行公开或私下的交涉,而且找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实现向民主转型的妥协后的协定,那怕这种协定尚不尽如人意。”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专家曾水良认为,对于转型升级的“变革者”来说,他的远处是重山峻岭、险象环生、黑夜茫茫;近处是荆棘坎坷、茂草迷离、戈壁荒漠。他是一个孤独者,必须奋力攀登高峰。但是,越是接近顶峰,他就越会遭遇山崩、雪塌和狂风暴雨,一切凶险都在等待着他。变革永远是人世间最危险的事情,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故,转型升级必须具备:

一、转型升级的信心与信念

转型升级最需要的不是指明方向和提出方案,而是执行时的勇气、毅力、耐性、决心和超强的忍耐力。因为转型升级方案谁都能提得出来,而顶住巨大的反对力量,把一切转型升级措施执行到位,则远非常人能做到。

转型升级最怕的就是一种惰性,是一种对已成俗套的既成弊端的长期默认,即便明白转型升级道理,也懒得去抬腿动手。

二、转型升级的激情与冲创精神

转型升级需要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冲动,需要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冲创精神,需要一种尼采所说的“戴欧尼索士”精神,需要尼采笔下的人物“查拉图斯特拉”的那种积健为雄、奋进超越、拓展狂澜的英雄气概。

转型升级需要一种生命创造力和战斗精神,需要振奋之情,需要狮虎式的勇猛霸气,需要血性男儿的阳刚烈气,更需要一种永远激进的生命冲动。转型升级者要有一种“强者意识”,并在战胜反对势力的斗争中上升为强中之强手,形成一种手握百万胸兵的势态。如果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瞻前顾后,则转型升级永无成功之日。

三、转型升级的理性与豪情

转型升级需要理性,也需要豪情冲动。两者之间,更需要的是豪情冲动。

拿破仑说:“一个错误的决策也比根本不决策好。”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一个出现失误的转型升级也比根本不转型升级强。”

转型升级固然需要理性,但却害怕过分的理性。如果一个人需要把所有问题百分之百考虑成熟之后再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四、转型升级的发明与试错

转型升级天生就和错误联系在一起。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转型升级永远在错误中前进,在错误中逐渐矫正。对转型升级的苛求实际上只会危害企业本身的利益。

转型升级者考虑到50%的问题时就应该动手了,其他问题可以在战斗过程中再去解决。只有这样,转型升级才可能成功。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做久,就必然面临企业转型升级;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所有中国民营企业都必须经历的道路,无一能够例外。

五、克服浮躁,科学型转轨

我们要克服中国人的浮躁病,老老实实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把欧美企业早已成为定势的科学型管理基础(科学工作法、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组织控制、激励工资制、制造过程标准化、技术基础、业务作业程序化、管理体制科学化等)扎扎实实地做到位,用柳传志的话说,“撒上一把土,夯实,再撒上一把土,再夯实”。30—50年后,当90%以上中国民营企业达到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英国劳斯莱斯1916年的管理水平时,才有资格去考虑向现代型管理模式转型。

故,尽管昙花虽然只有一现,但根还在。正如中国民营企业,无论遭受多少挫折、多少失败、多少倒闭和破产,民营企业总在顽强地生存着、经营者、成长着、发展着。在民营企业身上,有着一种顽强、一种执着和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拼命精神。无论经历多少次的摔倒,它们都会倔强地爬起来,拂去尘土后再继续前进。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种精神,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京站 n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565696735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