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所免费大学,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在2011年11月11日“神棍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向全社会宣布诞生了。
“我们收购华夏是在很早之前,但到正式向社会宣布免费大学,却等了好几年。”姜岚昕说,“因为我在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办免费大学?凭什么来免费?怎么免费?只有彻底地想清楚这些问题,免费大学才能真正启动。”
靠着实用性很强的企业培训,姜岚昕成就了世华置业投资集团开花全国的事业规模,今天却怀揣朴素梦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大学。
“我有一个梦想”
“你穷过吗?”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眼前的时空。
姜岚昕出生在河南信阳边远山区一个小村子,小时候家里过的很苦。“4间小土房,最怕下雨,雨天永远都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寒冬洗脸没有热水,都是用井水,把井里的冰凿开了,舀下面的水洗脸。”姜岚昕说,“好多次我都几乎辍学,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从小学到大学,我上学的钱都是母亲卖鸡蛋攒出来的——小的(鸡蛋)卖8分钱,大的1个能卖1毛钱。”
好不容易总算是七挪八借凑够学费,姜岚昕磕磕绊绊地步入了郑州大学。功课上很勤奋的他却从不早起读书,为的只是省下一顿早饭钱——起早了就会饿。
没有尝过真正贫穷的人体会不到在中国社会,贫穷所带来的那种切身悲剧。姜岚昕的大哥甚至因绝望而服农药自杀。大哥的死,和因为贫穷的求学艰难,给姜岚昕内心深处留下了一抹浓重的阴影,也因此让他立誓,以后一定要成功,并奠定了他立志投身教育的最初感情基础。
“中国有一大部分家庭希望孩子通过求学来改变命运,我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上大学,我今天的人生可能会改写。但社会上还有太多的贫困家庭,因为疾病,因为天灾人祸,根本没办法负担起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姜岚昕说,“我特别喜欢马丁路德·金的那个著名演讲。其实每个人除了现实追求,都有一个梦想,如果说我办企业是为了谋生和事业,办免费教育却是我的梦想。希望有一天,农民工的孩子、穷人的孩子、少数民族的孩子,可以不因为贫穷阻碍了自己的求学梦,能一起免费上大学。”
免费大学“免”什么?
这所免费大学全名叫做“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每当遇到重大日子就去黄帝陵祭祖的姜岚昕,特别喜欢“华夏”两个字。他说,里面有文化和传承的根。所以由他发起,联盟支持免费大学的500多家企业,也都是一批有爱心的企业,譬如爱国者和新东方,都是一向热衷国民教育的先行企业。
“办学和办企业一样,我看中创造实用价值的人才。我们要把大学办成一所专门培养经管类的学校,专业不在多,必须少而精。”姜岚昕介绍。
过去的华夏有40多个专业。民办院校和合资院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专业齐全,四季招生,学生却流失严重。学校通常会把冠冕堂皇的各种专业挂在网上,如果某个专业没有招够学生,就采取“合班”,教学质量和专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姜岚昕确定免费大学“小而精”的定位后,第一次就把40个专业砍到了一半,保留了13个;接着又继续调整,最后只保留了和管理相关的8个专业。“既然都免费了,我们绝不会在学生身上赚钱,把专业搞精搞细,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姜岚昕说。
按照北京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年收取学费7800元,住宿费2200元。华夏把这两项“重头戏”全部免掉,就读学生只要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和少量教材费。
目前华夏的50个学生主要来自西藏、青海和新疆3个偏远地区,是按照“特优、特困、特长”的“三特公益计划”筛选出来的。明年免费大学在面向全国正式招收学生的时候,也会严格坚持“三优先”原则——优先录取农民工、少数民族和老少边穷地区子女。
大学不能只是生产“半成品”
据统计,每年高校百万毕业生里,有近6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真正的社会实践,3年或4年的象牙塔生活往往造就这样一种尴尬:高学历却低能力。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平均薪水低于农民工的技术工,企业却普遍仍不愿意雇佣毕业生,几乎成了常态。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都是话题,这种尴尬或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学生大学毕业后常常都是‘半成品’,步出社会后一个浪打过来,又会摧毁孩子们稚嫩的信心。所以我们拒绝培养‘半成品’,免费大学的百家联盟企业是最有利的资源优势,校企结合将成为学校最大的特色。”姜岚昕介绍。
世华智业投资集团从5个人、80平方米租房创业起步,10年间发展到全国36家分公司、每年300%速度持续增长的规模,教育培训一直是基础。“总裁培训班”是他们重点打造的课程。许多知名企业和企业家都上过姜岚昕的课,所以世华手中的企业资源是免费大学可以运营、发展和保证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譬如华夏将采取“岗位定制”、“智力投资”、“助学基金”和“创业孵化”的模式解决资金来源和学生就业问题。华夏一改普通院校通过收取学杂费为主导收入的方式,变为收取用人单位委托培训费,从2012年开始与企业联合定向办班优选学生,企业先行赞助或按毕业生毕业后年薪的5%-20%向学校交付委托教育经费。华夏采取和企业常年捆绑合作进行智力资源投入,享有投资单位1%-10%不等的分红权,作为持续办学经费的支撑。
“校企结合不是一句话,中间的运营是一个大工程。企业缺人,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其实应该是企业人才坚实的后备基地,所以企业理应为教育埋单。”姜岚昕说。2012年华夏将注册成立免费大学教育基金会,基金会的捐赠接受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管,资金用于对学生的资助和大学的运营。姜岚昕和联盟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年后学校理事会的成立事务,用理事会来代替职能部门管理学校。
同时,百家联盟企业家成立“华夏众志创业投资基金”,与免费大学里的“华夏经济园”形成互动,支持在校学生、毕业生和兄弟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场地、启动资金和政策优惠,而学校将参与享有创业企业5%-20%的股权。
人才培养是双赢模式,华夏的运作符合教育理念,更符合的是市场规律。中国教育问题一直是把二者割裂开来,于是时常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前者只问投入不管产出,后者是只求收益不管出处。职业教育虽然弥补了一些空白,但高级人才的培养还是需要大学来做。
如果说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加工厂,那么华夏作了一种尝试,那就是让大学不再生产“半成品”。
“他的孩子叫天爱”
免费大学的启动仪式上,姜岚昕泪如雨下。办企业是扬名立利,办教育却是百年树人。我们无法知晓在现行教育环境下他发起的免费大学风雨走来经受过多少现实的桎梏和打击。
姜岚昕从办企业伊始,就一直坚持做慈善。他先后创办了华夏教育基金、岚昕大爱基金和世华大爱基金,是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宣传大使或理事,5·12周年在北川、三台捐建学校,对自己的故乡河南进行常年教育捐赠。
“今年喜得爱子,期许养育孩子长大成人,能大爱天下,造福社会,故取名姜爱天;感谢上帝恩赐。前几天我在大连阳光儿童村认养和爱天同龄的孩子,取名姜天爱,为俩兄弟同庆百日喜宴。我为一对儿子准备的百天礼物,是在湖北巴东县捐建的一所希望小学,取名为‘天爱天小学’,寓意:天下大爱,大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