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屹,张屹讲师,张屹联系方式,张屹培训师-【讲师网】
家具培训 家具咨询服务 家具营销策划 家具生产管理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屹: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
2016-01-20 2691

——家具界著名专家 张屹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家具中有代表性的元素,几千年来,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家具之林,传承着古老绚丽的中华文化
     然而中国红木家具的未来却不能不令人思考。
一、红木家具的发展
(一)形成期:绚丽多彩,个性飞扬
     中国家具的出现很早,有几千年的历史,第一件家具是什么样子?产于何地?已无法考证了。家具通常指“桌椅板凳”之类,中国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决定了中国家具的特点。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垂足而坐,高型坐具陆续出现,这个时期,属于中国家具的形成期。
     形成期阶段,家具的款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地域不同,差别较大,家具多为自用。这一时期,家具的材料丰富多样,多以天然材料为主,如木材、竹藤、石板、金属等。红木家具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当时,社会上红木资源比较丰富,红木材质硬,不易变形,耐腐蚀,外观漂亮,逐渐成为家具的主要材料之一。
     在这一时期,红木家具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红木家具凭借材质的天然优势,表现典雅,则显示高档、豪华与价值;表现喜庆,则显得热烈、绚丽,充满激情;表现尊严,则看上去沉稳、大气,福贵端庄。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家具的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冶金、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为家具的制造创造了便利条件。这个时期人们习惯于坐、跪生活,所以主要的家具品种是几、案等。
     商周时期开始有使用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工艺都已相当精美。
汉代以席地而坐为主,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有这样的场景。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身份、财富的标志。
     几在汉代是等级的象征,皇帝用玉几,公侯用木几或竹几,几置于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的作用更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为饮食用桌,也用来放置竹简、伏案写作。
     随着对西域各国的频繁交流,胡床传入我国,这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以后发展成可折叠马扎、折叠椅等,也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从魏晋六朝到宋元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佛教日益兴盛,促进了大规模地建设庙宇、石窟,其中的陈设、用具也受到外来影响,出现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二)发展期:巧夺天工,红极天下
     隋朝在家具方面没有太大变化,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热情高涨,“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浑厚、丰满、宽大、稳重的特点,体型大、具有气势,外观讲究,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花色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在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变化不大,沿袭上代特点,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家具发展初步完善,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家具,完整简洁的形式也为中国家具的进一步完美打下了基础。
     宋代中国家具迅速发展,也是家具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等,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竞相仿造,燕几由7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符合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有不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等各式结构部件。
     从10世纪中晚期开始,宋时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的起居生活变革由坐姿开始。
      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发展。
元代立国时间短,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抽屉桌,抽屉作为储物之匣方便开取,是一大发明,它更大程度地增加了家具的使用功能,这将归功于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从魏晋六朝至宋辽金元这千余年间,中国王朝不断更替,其中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社会取向一直沿着封建儒家的统治路线。元代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世俗,更多样化的新时代。
     宋代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300余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时期,高档家具系统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比如桌类就可分为方桌、条桌、琴桌、饭桌、酒桌以及折叠桌,按用途愈分愈细。宋代的椅子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上,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人体向后依靠的力量。几类发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几、直腿几、卷曲腿几等各种形式。
(三)鼎盛期:精雕细琢,炉火纯青
     明代,手工业技术比以前大大提高,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专门书籍逐渐增多, 并且出现了专业家具设计制造的行业组织,对家具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明式家具,是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这种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末家具在造型、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精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从明代开始,文人开始参与家具的设计。明式家具在种类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而家具又根据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需要进一步细分,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
     明末至清初这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的演变,出现的新品种最多,它们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典型风格为主,其材料以红木为主。
     清初之时,家具上的创新不多,还保持着明代家具的样式。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整体尺寸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如太师椅就有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多种式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最富有“清式”风格;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瑯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堂皇。不过,这一时期的家具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四)衰落期:资源困乏,命运可危
      到了清朝末年,一方面,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使得家具艺人纷纷改行无心经营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由于红木的生长期长达几百年,过度的滥砍滥伐,使红木资源日渐稀少,制造成本不断增加。加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红木家具在家具市场上的比重越来越小。到了上世纪的中后期,红木家具在市场上就更少见了,已经从大众家具变为了小众家具,成为个别富豪和权贵阶层的奢侈品。
      近年来,红木资源更加稀缺,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新产品出现。人们从炒作家具走向做木材,这些年人们只能收到一些树根和边角料了,像样一点的上等红木已经见不到了。黄花梨在短短的一年多里,炒到每公斤上万元。小叶紫檀由每吨十几万达到了几十万,一些红木家具算上去比用黄金做的还贵。人们不再去研究制作工艺,不再去关注红木家具的生产。红木家具的使用功能大大地褪化了,成了收藏品和某种象征。从使用到收藏,从收藏到投资,从投资到投机,再到疯狂的炒作……,一方面是红木家具价格的虚高不下,另一方面是红木材料的极度匮乏,表面上看,红木家具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顶峰,而本质上,却陷入了衰败的低谷。
      果然,没多久,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狂跌十几倍,那些借钱、贷款囤积红木的商人被“木市”套牢了。
      谁来拯救中国的红木家具?如何延续中国红木家具的生产工艺?怎样传承这一古老的中华文明?又拿什么作为这一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时代呼唤有识之士。
二、红木家具的材料
      红木家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其鼎盛时期距今也有上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没有人对什么木材做的家具才算红木家具去较劲。材料是次要的,工艺才是真正的焦点,之所以人们选择黄花梨、紫檀、酸枝等来做材料,完全是因为其材质好,纹路美、易于加工、坚实耐用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性能上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木材,就都可以用来生产红木家具。
      直到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一个红木国家标准,把“5属8类33种木材确定为红木。而其中的33种红木大多是几近绝迹和濒危的木种。
      正是这一红木标准的提出,给中国的红木家具市场冲入了兴奋剂,使得从2000年至2007年的几年间,以这33种所谓红木生产的家具价值疯狂攀升,形成了“红木泡沫”,七年里,这一泡沫把一些幸运儿催生为亿万富豪,让一些偶然拥有红木材料的家庭一夜暴富,也使多少炒作者倾家荡产。
     不久前,在海南的红木市场上,去年可以卖到50几万的八仙桌竟然降到10万元都无人问津。又一个“普洱茶神话”破灭的时候,我们重新审视红木的国家标准,找到了原因所在。
      首先,国家标准对红木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局限性很大,有很多优秀的木种都没有包含进去,像南美的紫心木、绿心樟、钻石红檀、莫拉、猴子枣木等,在性能上有很多参数都高于33种红木,这有待于不断地补充进去。
其次,这一标准的制定难免有小团体利益的嫌疑,是在满足目前的一些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的需要,生产者制定了标准去愚弄消费者,有意把一些稀有木种确定为红木,而把资源丰富的更为优秀的木材排除在外,无非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赚取更高额的利润罢了,这实际了是一种行业的恶性竞争。就是在红木材料炒作的轰轰烈烈的这几年,那些红木厂获得了多少暴利不说了,就连一个红木网站,一年就赚了几千万。
     木材卖到了黄金的价格,销费者被彻底“忽悠”了。把红木标准定在少数目前稀有木种之上,排斥依然大量生长的优质木材的做法本身,与其说是对红木家具的保护,不如说是捧杀。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特定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材料。而是所有优质硬木的统称。一般有光泽,文理斜而交错,呈红色,褐色或深色,坚硬耐磨,材质重,强度高。
      按照这一基本要求来对照,凡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材料就可以称作是红木家具材料,所以说红木家具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当然,既包括了33种红木,也有其它的一些优质的南美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材料的产地来区分红木与非红木是不对的,这只是个别商家为维护既得利益而进行的错误诱导。
      红木家具其实有三大类:一是纯红木家具,就是整件家具的每一块材料都是特定的红木;二是非纯红木家具,在可见部位选用某种红木,不可见部位选用另一种低档的红木或其它木种;三是由实木或其它人造板贴红木皮而制成的贴皮红木家具。这三类家具的档次相差甚远,选用哪一种材料,决定于产品的定位。
      就纯红木家具来说,所选用的木材应为心材,心材是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那一部分木,心材起初为浅黄红色,暴露于空气中时间一久变为紫红色,时间愈久显得愈新,越发漂亮。
       红木一般都不是十分粗大,所以产品制做时要因材而异,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否则就会造成浪费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红木也是制作工艺品的优质材料,但不是什么工艺形象都适合用红木来表现。红木材料的天然差异大,品质不一,各有特色,每一块红木都不同,需要以材料为出发点,诱发设计思路和灵感,进而创造出具有生命力和特色的产品。
三、对红木材料新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红木材料说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一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一方面,透着商业的炒作和利益的影响。
      红木家具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工艺,是那种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精湛娴熟的工艺,这是红木家具流芳百世的精髓所在,材料是他的载体而已,如果只重材料而轻工艺则本末倒置。木头终归是木头,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更何况是木头呢?
      除了那些恶意的炒作者之外,广大群众都不会希望红木这一古老的文化灭绝,从此永远远离人们的生活,躺在博物馆里供人们瞻仰,而继承和发展这一工艺就必须积极去开发和寻找新的可替代或接近甚至更加优秀的木种,其原则是可以承载传统的工艺,外观上差别不大。
      事实上,连所谓的专家都承认,有些优秀南美木做的家具与传统红木做的家具比较几乎很难鉴别,没有“高超”的技艺和手段是分不清楚的。既然这样,那又何必去分清呢?又有什么必要去做这种无聊的事呢?目的只有一个,那些手中捏着所谓“正宗红木”产品的人不期望自己的东西贬值,在即得利益的驱使下抱残守缺。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在认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发现新事物,发现更加优秀的东西。没有吸收、补充和否定就没有发展。就红木家具而言,也是如此。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一些有远见的行业人士在积极地去寻找和开发优秀的实木材料。比如中国木业就在南美开发了27万公顷的实木原始林区,其中很多木种和以往人们认识的木种接近,有的甚至在许多参数上超过了目前人们所认知的红木。比如:钻石红檀、南美紫心木、南美花梨木、南美猴子枣木、南美绿心樟木、南美莫拉等。这些新材料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红木产业的发展,使古老悠久的红木家具焕发新的活力,走进千家万户,掀起红木家具市场的新的高潮。(摘自张屹著《红木家具》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一:张屹老师在紫御尚品专卖店
图二:优秀南美木制作的红木家具
作者简介
      张屹,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长,著名管理学家、国家级策划大师、行业权威。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文大学特聘教授。
有着近20年行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是中国家具业具有深远影响的资深顾问师。
      张屹老师的著作《家具制造业市场营销实务大全》,被清华大学家具总裁MBA班选为教材。《家具制造业世纪书库》丛书荣登经济管理出版社畅销书排行榜。
      张老师出版家具业专著60余部,在各类著名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张老师的管理理念在数不清的网站上广泛传播。数百万行业人士在以张屹老师的思想指导实践。
      张屹老师被誉为策划业最懂家具的人,家具业最懂策划的人。张屹老师用策划的灵魂去指导家具营销,将表演的技巧融入自己的授课。
      张屹老师荣获中国商务策划十周年成就奖,被评为中国十大商务策划师,中国家具界最具影响力的八大顾问师之首。作为一名优秀专家,已被中国香港收录于《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家具界著名专家 张屹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家具中有代表性的元素,几千年来,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家具之林,传承着古老绚丽的中华文化
然而中国红木家具的未来却不能不令人思考。
一、红木家具的发展
(一)形成期:绚丽多彩,个性飞扬
中国家具的出现很早,有几千年的历史,第一件家具是什么样子?产于何地?已无法考证了。家具通常指“桌椅板凳”之类,中国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决定了中国家具的特点。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垂足而坐,高型坐具陆续出现,这个时期,属于中国家具的形成期。
形成期阶段,家具的款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地域不同,差别较大,家具多为自用。这一时期,家具的材料丰富多样,多以天然材料为主,如木材、竹藤、石板、金属等。红木家具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当时,社会上红木资源比较丰富,红木材质硬,不易变形,耐腐蚀,外观漂亮,逐渐成为家具的主要材料之一。
在这一时期,红木家具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红木家具凭借材质的天然优势,表现典雅,则显示高档、豪华与价值;表现喜庆,则显得热烈、绚丽,充满激情;表现尊严,则看上去沉稳、大气,福贵端庄。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家具的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冶金、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为家具的制造创造了便利条件。这个时期人们习惯于坐、跪生活,所以主要的家具品种是几、案等。
商周时期开始有使用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工艺都已相当精美。
汉代以席地而坐为主,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有这样的场景。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身份、财富的标志。
几在汉代是等级的象征,皇帝用玉几,公侯用木几或竹几,几置于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的作用更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为饮食用桌,也用来放置竹简、伏案写作。
随着对西域各国的频繁交流,胡床传入我国,这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以后发展成可折叠马扎、折叠椅等,也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从魏晋六朝到宋元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佛教日益兴盛,促进了大规模地建设庙宇、石窟,其中的陈设、用具也受到外来影响,出现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二)发展期:巧夺天工,红极天下
隋朝在家具方面没有太大变化,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热情高涨,“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浑厚、丰满、宽大、稳重的特点,体型大、具有气势,外观讲究,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花色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在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变化不大,沿袭上代特点,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家具发展初步完善,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家具,完整简洁的形式也为中国家具的进一步完美打下了基础。
宋代中国家具迅速发展,也是家具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等,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竞相仿造,燕几由7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符合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有不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等各式结构部件。
从10世纪中晚期开始,宋时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的起居生活变革由坐姿开始。
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发展。
元代立国时间短,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抽屉桌,抽屉作为储物之匣方便开取,是一大发明,它更大程度地增加了家具的使用功能,这将归功于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从魏晋六朝至宋辽金元这千余年间,中国王朝不断更替,其中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社会取向一直沿着封建儒家的统治路线。元代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世俗,更多样化的新时代。
宋代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300余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时期,高档家具系统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比如桌类就可分为方桌、条桌、琴桌、饭桌、酒桌以及折叠桌,按用途愈分愈细。宋代的椅子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上,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人体向后依靠的力量。几类发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几、直腿几、卷曲腿几等各种形式。
(三)鼎盛期:精雕细琢,炉火纯青
明代,手工业技术比以前大大提高,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专门书籍逐渐增多, 并且出现了专业家具设计制造的行业组织,对家具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明式家具,是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这种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末家具在造型、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精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从明代开始,文人开始参与家具的设计。明式家具在种类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而家具又根据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需要进一步细分,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
明末至清初这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的演变,出现的新品种最多,它们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典型风格为主,其材料以红木为主。
清初之时,家具上的创新不多,还保持着明代家具的样式。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整体尺寸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如太师椅就有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多种式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最富有“清式”风格;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瑯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堂皇。不过,这一时期的家具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四)衰落期:资源困乏,命运可危
到了清朝末年,一方面,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使得家具艺人纷纷改行无心经营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由于红木的生长期长达几百年,过度的滥砍滥伐,使红木资源日渐稀少,制造成本不断增加。加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红木家具在家具市场上的比重越来越小。到了上世纪的中后期,红木家具在市场上就更少见了,已经从大众家具变为了小众家具,成为个别富豪和权贵阶层的奢侈品。
近年来,红木资源更加稀缺,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新产品出现。人们从炒作家具走向做木材,这些年人们只能收到一些树根和边角料了,像样一点的上等红木已经见不到了。黄花梨在短短的一年多里,炒到每公斤上万元。小叶紫檀由每吨十几万达到了几十万,一些红木家具算上去比用黄金做的还贵。人们不再去研究制作工艺,不再去关注红木家具的生产。红木家具的使用功能大大地褪化了,成了收藏品和某种象征。从使用到收藏,从收藏到投资,从投资到投机,再到疯狂的炒作……,一方面是红木家具价格的虚高不下,另一方面是红木材料的极度匮乏,表面上看,红木家具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顶峰,而本质上,却陷入了衰败的低谷。
果然,没多久,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狂跌十几倍,那些借钱、贷款囤积红木的商人被“木市”套牢了。
谁来拯救中国的红木家具?如何延续中国红木家具的生产工艺?怎样传承这一古老的中华文明?又拿什么作为这一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时代呼唤有识之士。
二、红木家具的材料
红木家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其鼎盛时期距今也有上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没有人对什么木材做的家具才算红木家具去较劲。材料是次要的,工艺才是真正的焦点,之所以人们选择黄花梨、紫檀、酸枝等来做材料,完全是因为其材质好,纹路美、易于加工、坚实耐用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性能上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木材,就都可以用来生产红木家具。
直到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一个红木国家标准,把“5属8类33种木材确定为红木。而其中的33种红木大多是几近绝迹和濒危的木种。
正是这一红木标准的提出,给中国的红木家具市场冲入了兴奋剂,使得从2000年至2007年的几年间,以这33种所谓红木生产的家具价值疯狂攀升,形成了“红木泡沫”,七年里,这一泡沫把一些幸运儿催生为亿万富豪,让一些偶然拥有红木材料的家庭一夜暴富,也使多少炒作者倾家荡产。
不久前,在海南的红木市场上,去年可以卖到50几万的八仙桌竟然降到10万元都无人问津。又一个“普洱茶神话”破灭的时候,我们重新审视红木的国家标准,找到了原因所在。
首先,国家标准对红木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局限性很大,有很多优秀的木种都没有包含进去,像南美的紫心木、绿心樟、钻石红檀、莫拉、猴子枣木等,在性能上有很多参数都高于33种红木,这有待于不断地补充进去。
其次,这一标准的制定难免有小团体利益的嫌疑,是在满足目前的一些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的需要,生产者制定了标准去愚弄消费者,有意把一些稀有木种确定为红木,而把资源丰富的更为优秀的木材排除在外,无非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赚取更高额的利润罢了,这实际了是一种行业的恶性竞争。就是在红木材料炒作的轰轰烈烈的这几年,那些红木厂获得了多少暴利不说了,就连一个红木网站,一年就赚了几千万。
木材卖到了黄金的价格,销费者被彻底“忽悠”了。把红木标准定在少数目前稀有木种之上,排斥依然大量生长的优质木材的做法本身,与其说是对红木家具的保护,不如说是捧杀。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特定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材料。而是所有优质硬木的统称。一般有光泽,文理斜而交错,呈红色,褐色或深色,坚硬耐磨,材质重,强度高。
按照这一基本要求来对照,凡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材料就可以称作是红木家具材料,所以说红木家具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当然,既包括了33种红木,也有其它的一些优质的南美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材料的产地来区分红木与非红木是不对的,这只是个别商家为维护既得利益而进行的错误诱导。
红木家具其实有三大类:一是纯红木家具,就是整件家具的每一块材料都是特定的红木;二是非纯红木家具,在可见部位选用某种红木,不可见部位选用另一种低档的红木或其它木种;三是由实木或其它人造板贴红木皮而制成的贴皮红木家具。这三类家具的档次相差甚远,选用哪一种材料,决定于产品的定位。
就纯红木家具来说,所选用的木材应为心材,心材是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那一部分木,心材起初为浅黄红色,暴露于空气中时间一久变为紫红色,时间愈久显得愈新,越发漂亮。
红木一般都不是十分粗大,所以产品制做时要因材而异,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否则就会造成浪费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红木也是制作工艺品的优质材料,但不是什么工艺形象都适合用红木来表现。红木材料的天然差异大,品质不一,各有特色,每一块红木都不同,需要以材料为出发点,诱发设计思路和灵感,进而创造出具有生命力和特色的产品。
三、对红木材料新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红木材料说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一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一方面,透着商业的炒作和利益的影响。
红木家具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工艺,是那种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精湛娴熟的工艺,这是红木家具流芳百世的精髓所在,材料是他的载体而已,如果只重材料而轻工艺则本末倒置。木头终归是木头,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更何况是木头呢?
除了那些恶意的炒作者之外,广大群众都不会希望红木这一古老的文化灭绝,从此永远远离人们的生活,躺在博物馆里供人们瞻仰,而继承和发展这一工艺就必须积极去开发和寻找新的可替代或接近甚至更加优秀的木种,其原则是可以承载传统的工艺,外观上差别不大。
事实上,连所谓的专家都承认,有些优秀南美木做的家具与传统红木做的家具比较几乎很难鉴别,没有“高超”的技艺和手段是分不清楚的。既然这样,那又何必去分清呢?又有什么必要去做这种无聊的事呢?目的只有一个,那些手中捏着所谓“正宗红木”产品的人不期望自己的东西贬值,在即得利益的驱使下抱残守缺。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在认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发现新事物,发现更加优秀的东西。没有吸收、补充和否定就没有发展。就红木家具而言,也是如此。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一些有远见的行业人士在积极地去寻找和开发优秀的实木材料。比如中国木业就在南美开发了27万公顷的实木原始林区,其中很多木种和以往人们认识的木种接近,有的甚至在许多参数上超过了目前人们所认知的红木。比如:钻石红檀、南美紫心木、南美花梨木、南美猴子枣木、南美绿心樟木、南美莫拉等。这些新材料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红木产业的发展,使古老悠久的红木家具焕发新的活力,走进千家万户,掀起红木家具市场的新的高潮。(摘自张屹著《红木家具》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一:张屹老师在紫御尚品专卖店
图二:优秀南美木制作的红木家具
作者简介
张屹,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长,著名管理学家、国家级策划大师、行业权威。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文大学特聘教授。
有着近20年行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是中国家具业具有深远影响的资深顾问师。
张屹老师的著作《家具制造业市场营销实务大全》,被清华大学家具总裁MBA班选为教材。《家具制造业世纪书库》丛书荣登经济管理出版社畅销书排行榜。
张老师出版家具业专著60余部,在各类著名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张老师的管理理念在数不清的网站上广泛传播。数百万行业人士在以张屹老师的思想指导实践。
张屹老师被誉为策划业最懂家具的人,家具业最懂策划的人。张屹老师用策划的灵魂去指导家具营销,将表演的技巧融入自己的授课。
张屹老师荣获中国商务策划十周年成就奖,被评为中国十大商务策划师,中国家具界最具影响力的八大顾问师之首。作为一名优秀专家,已被中国香港收录于《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京站 n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